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动力与秩序 中国哲学的现代追寻与转向(1895—1995)
0.00     定价 ¥ 78.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9593330
  • 作      者:
    高瑞泉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高瑞泉,哲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至1988年师从哲学家冯契攻读中国哲学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至今,现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ECNU Review(《华夏学术》)主编,中国孔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心理事,复旦大学中华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副院长。曾赴挪威卑尔根大学科学论研究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从事合作研究,任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等数所高校的客座教授。曾经主持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著述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二十余篇。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展开
内容介绍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19世纪晚期,中国文化精神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表现出对社会发展“动力”的强烈追求,至20世纪末则转向对“秩序的重建”的关切,并探问“新轴心时代”的前景。围绕社会哲学的双重焦点,中国现代三大哲学派别分别从客体、主体和主客体交互作用出发提出其社会动力学;又分别以平等、自由和历史连续性为基点,各自提出其社会秩序原理,并为其理想做出哲学辩护。基于宏阔的历史背景,本书围绕对“动力与秩序”的哲学论辩作深度的分析,提供了理解20世纪中国哲学史的新视角和新方式。

展开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作为时代之自我理解的哲学史研究

第二节 中国现代哲学的书写方式

第三节 文化精神的历史性转向

第四节 观念史的社会哲学考察

第二章 救亡与求道

第一节 失序的危机与儒家的分化

第二节 “天演哲学”与中国道路的探寻

第三节 “不忍人之心”与大同世界

第四节 “ 仁以通为第一义”与“以心力挽劫运”

第三章 革命世纪的社会动力学

第一节 革命世纪

第二节 动力的追寻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开展

第四节 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线与秩序原理

第五节 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

第四章 现代新儒家的“返本开新” 

第一节 从“意欲论”“心本论”到道德理想主义

第二节 秩序的重建

第三节 儒家社会主义还是儒家自由主义

第五章 后启蒙时期的理想世界

第一节 启蒙的遗产与反思

第二节 大陆新儒学:从心性儒学到政治儒学

第三节 “主体性”及其分化与消隐

第四节 重建“信德”

第五节 新轴心时代与世界秩序的重构

征引文献举要

索   引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