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德语经典文学作品译评
0.00     定价 ¥ 98.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0279374
  • 作      者:
    张意,魏育青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德法语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主编之一、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专家。研究领域为德语国家文学、文化,德国当代文学,女性文学。 支持完成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985工程"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德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精选18世纪前、18世纪、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及当代五个不同历史时期中**代表性的德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原文,同时选取优秀的译文,辅以全面细致的评述文章,旨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德国各个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18 世纪前德语文学概述
魏育青
德国与瑞士、奥地利构成德语圈,东西两侧没有明显的自然边界,在欧洲当轴 处的地理位置对它的历史不无影响。在文学方面,德国与周边国家接触频繁,有取 有予,在相互渗透的文化网络中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欧洲各国文学的源头之一,对在欧洲语言文学中也属于历 史悠久的德语文学的影响也不例外,有种意见认为,英、法、意、荷等国侧重继 承古罗马的遗产,致力于建立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基督教的和谐,而在一般偏爱古 希腊文化的德意志人那里则可以感受到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基督教之间的紧张关系。 (参见 Bonhöffer 1988,96—97)不管是否同意这种特点概括,德语作家,从德国的 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1781)到奥地利的霍夫曼斯塔尔(Hugo von Hofmannsthal,1874—1929),从崇奉日神精神的温克尔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1717—1768)到高扬酒神精神的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 1900),都不断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获得启迪,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在 8 世纪前,日耳曼人的文学如咒语(Zauberspruch)、歌句(Lied)等一直 口耳相传,以后才有文字记载的作品。1841 年才在古老的宗教文献中发现的《梅 尔塞堡咒语》(Die Merseburger Zaubersprüche)是约10 世纪最重要的文字记载之 一。不可不提的是英雄史诗(Heldenepos)。在 9 世纪《希尔德布兰特之歌》(Das Hildebrandslied)之后和约 1200 年《尼伯龙根之歌》(Das Nibelungenlied)问世之前, 欧洲各地均诞生了可归入英雄史诗范畴的作品,如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 《熙德之歌》、俄罗斯的《伊洛尔远征记》以及主要流传于冰岛的歌集《埃达》和散 文集《萨迦》。日耳曼史诗《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叙说的是发生在民族大迁移时期的一段充满悲剧性的故事:主人公抛下妻儿,随东哥特国王狄特里希(Dietrich)流 亡他乡,三十年后返回故里,在边境上和不认识他的儿子决斗并将其杀死,亲情和 父爱最终不敌战士的荣誉感。德意志英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则篇幅巨大,分上 下两部:上部叙述齐格弗里德(Siegfried)的故事,这位尼德兰王子勇武过人,曾 杀死恶龙,以龙血沐浴后几乎刀枪不入。他不顾父母反对,决意向勃艮第国王巩特 尔(Gunter)的妹妹克里姆希尔特(Kriemhild)求婚。他帮助巩特尔打败撒克逊和 丹麦人,设法让他娶冰岛女王布伦希尔特(Brünhild)为妻,自己也因而得以和克 里姆希尔特成婚。后来,布伦希尔特得知丈夫是借妹夫之力才娶了她,深感屈辱, 侍臣哈根(Hagen)于是说服国王一起杀死齐格弗里德,夺取尼伯龙根宝藏。在下 部中,克里姆希尔特在悲伤和祈祷中度日,为了复仇,十余年后她嫁给了无比强大 的匈奴国王埃采尔(Etzel)。又过了十余年,她邀请巩特尔等人来匈奴相聚,而后 要了兄长的性命,又用亡夫的宝剑手刃仇人哈根,最后自己也死于非命。这部万行 史诗在歌德看来“如《荷马史诗》一般经典”,儿女情长交织着刀光剑影,在中世 纪德语文学中流传最广,对后世亦有深远的影响,很容易诱使人们从中去寻找所谓 “德意志特性”或“民族精神”。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18 世纪前
第一章 18 世纪前德语文学概述(魏育青)
第二章 瓦尔特?冯?德尔?弗格威德
诗两首(罗倩 译)
诗言志,诗言情――瓦尔特?冯?德尔?弗格威德的现世关怀(罗倩)
第二部分  18 世纪
第一章 18 世纪德语文学概述(胡蔚)
第二章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
菲洛塔斯(节选)(张玉书 译)
评莱辛的独幕悲剧《菲洛塔斯》(徐胤)
第三章 索菲?冯?拉?罗施
冯?施特恩海姆小姐的故事(节选)(金秀丽 译)
从索菲?冯?拉?罗施的小说《冯?施特恩海姆小姐的故事》   
看德国 18 世纪下半叶的女性启蒙教育(金秀丽)
第四章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罗马哀歌》四首(陈郁忠 译)
《罗马哀歌》中的神话典故(陈郁忠)
第五章 弗里德里希?席勒
叙事诗两首(魏育青 译)
“原卵”中的理念――席勒的叙事诗(魏育青)
第三部分  19 世纪
第一章 19 世纪德语文学概述(陈良梅)
第二章 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
《雅典娜神殿》断片集(节选)(李伯杰 译)
评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的浪漫诗论
第三章 卡罗琳娜?冯?君特罗德
诗歌六首(张帆 译)
卡罗琳娜?冯?君特罗德的死亡崇拜与爱情诗作(张帆)
第四章 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
彭忒西勒亚(节选)(江雪奇 译)
我是谁?――克莱斯特戏剧《彭忒西勒亚》的身份问题(任卫东)
第五章 弗里特利希?德?拉?莫特?福凯
婀蒂娜(节选)(张玉书 译)
《婀蒂娜》和它的作者弗里特利希?德?拉?莫特?福凯男爵(张玉书)
第六章 约瑟夫?冯?艾辛多尔夫
诗选(姜爱红 译)
痛苦的追寻――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瑟夫?冯?艾辛多尔夫及其诗歌(姜爱红)
第七章 贝蒂娜?冯?阿尼姆
克莱门斯?布伦塔诺之春天的花冠 (节选)(李欣 译)
她的生活是她的作品,她的作品是她的生活――贝蒂娜?冯?阿尼姆与《克莱门斯?布伦塔诺之春天的花冠》(李欣)
第八章 阿达尔贝特?施蒂夫特
晚夏(节选)(徐庆 译)
充满秩序的乌托邦――施蒂夫特的《晚夏》(徐庆)
第九章 特奥多尔?施托姆
雨神(节选)(丰卫平、马迅 译)
《雨神》――一个夏天的童话(丰卫平)
第十章 特奥多尔?冯塔纳
迷惘与混乱(节选)(赵蕾莲 译)
评特奥多尔?冯塔纳的长篇小说《迷惘与混乱》(赵蕾莲)
第四部分  20 世纪上半叶(1900―1945)
第一章 20 世纪上半叶德语文学概述(徐胤)
第二章 伊丽莎白?冯?海靖
他未曾收到的书信(节选)(张意 译)
“他者之镜”――评伊丽莎白?冯?海靖的书信体小说他未曾收到的书信》(张意)
第三章 亨利希?曼
皮波?斯巴诺(节选)(冯亚琳 译)
艺术对生活的颠覆――亨利希?曼中篇小说《皮波?斯巴诺》(冯亚琳)
第四章 赖纳?玛利亚?里尔克
布里格手记(节选)(陈早 译)
孤独者的澄明――评里尔克的《布里格手记》(陈早)
第五章 赫尔曼?黑塞
诗歌 15 首(马剑 译)
赫尔曼?黑塞诗歌中的生命主题(马剑)
第六章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
扬帆出海(罗炜 译)
德布林中短篇小说《扬帆出海》解读(罗炜)
第七章 托马斯?曼
希特勒老兄(节选)(胡蔚 译)
德意志国与德意志人(节选)(胡蔚 译)
“兄弟”与“魔鬼”――一位艺术家眼中的法西斯主义――读托马斯?曼的政论散文《希特勒老兄》和《德意志国与德意志人》(胡蔚)
第八章 安娜?西格斯
扬斯必死(节选)(张帆 译)
文学考古之发现――评介安娜?西格斯的遗弃之作《扬斯必死》(张帆)
第九章 克劳斯?曼
梅菲斯特(节选)(刘丽 译)
魔鬼的引诱与虚妄的救赎――克劳斯?曼的小说《梅菲斯特》导读(刘丽)
第五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当代(1945―)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当代(1945―)德语文学概述(张意)
第二章 伊丽莎白?朗盖瑟
季节的开始(李欣 译)
从短篇小说《季节的开始》透视伊丽莎白?朗盖瑟对纳粹反犹主义的批判(李欣)
第三章 保罗?策兰
由晦暗到晦暗(外八首)(梁晶晶 译)
从《死亡赋格》到《语言栅栏》――以保罗?策兰为例看奥斯威辛之后对于语言困境的克服(梁晶晶)
第四章 英格博格?巴赫曼
马利纳(节选)(张晏 译)
英格博格?巴赫曼长篇小说《马利纳》的叙事特点(张晏)
第五章 彼得?汉德克
不理性的人终将消亡(节选)(刘学慧 译)
从语言实验到回归真实――评汉德克的两幕话剧 《不理性的人终将消亡》(刘学慧)
第六章 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
钢琴教师(节选)(张玉婷 译)
棒子?棍子?杆子(手工活)(节选)(徐静华 译)
用文学批判现实――奥地利女作家耶里内克的文学创作(徐胤)
第七章 君特?格拉斯
从德国到德国的途中――1990 年日记(节选)(魏育青 译)
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论格拉斯的《从德国到德国的旅途中:1990 年日记》(魏育青)
第八章 克里斯托夫?海因
海上并无去印度的路(马? 译)
“历史的记录者”――克里斯托夫?海因的寓言 《海上并无去印度的路》作为对转折文学的反思(马?)
第九章 英戈?舒尔茨
简单故事(节选)(陈良梅 译)
英戈?舒尔茨与小说《简单故事》(陈良梅)
第十章 尤迪特?赫尔曼
露特(闺蜜)(节选)(张意 译)
尤迪特?赫尔曼――德国当代“文坛奇女子”(张意)
第十一章 莫里茨?瑞克
我们爱得一无所知(节选)(刘菲菲 译)
一部当代的市民戏剧――评戏剧《我们爱得一无所知》(刘菲菲)
第六部分  德语原文
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 Gedichte
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Philotas: Ein Trauerspiel
Sophie von La Roche: Geschichte des Fräuleins von Sternheim
Johann Wolfgang Goethe: Römische Elegien
Friedrich Schiller: Gedichte
Friedrich Schlegel: Athenäums-Fragmente
Karoline von Günderode: Gedichte
Heinrich von Kleist: Penthesilea
Friedrich de la Motte Fouqué: Undine
Joseph von Eichendorf: Gedichte
Bettina von Arnim: Clemens Brentanos Frühlingskranz
Adalbert Stifter: Der Nachsommer
Theodor Storm: Die Regentrude
Theodor Fontane: Irrungen, Wirrungen
Elisabeth von Heyking: Briefe, die ihn nicht erreichten
Heinrich Mann: Pippo Spano
Rainer Maria Rilke: Die Aufzeichnungen des Malte Laurids Brigge
Hermann Hesse: Gedichte
Alfred Döblin: Die Segelfahrt
Thomas Mann: Ein Bruder
Thomas Mann: Deutschland und die Deutschen
Anna Seghers: Jans muss sterben
Klaus Mann: Mephisto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