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现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研究
0.00     定价 ¥ 98.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47815
  • 作      者:
    吴道毅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道毅,苗族,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担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湖北文学奖等评审专家,还担任湖北省文联第十届全委会委员、《长江文艺评论》编委。已发表文学论文、评论百余篇,已出版《南方民族作家文学创作论》《当代作家小说论稿》等学术专著五部。主持国家、省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曾获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学奖与武汉市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等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现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体系由启蒙、民族、传统、阶级、救亡、建设、现代、新启蒙、先锋、女性与生态话语等组成,随着20世纪20-40年代、50-70年代与新时期的时代变迁而发生阶段性嬗变,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组合,贯穿着启蒙与救亡、阶级与民族、现代与传统等话语之间的碰撞、交流与对话,凸显着民族、时代与国家的属性与变迁,并从阐释、强化中华多民族国家认同与超出虚无主义等方面对南方民族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重要的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现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研究》:
  (二)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建构与国家认同
  现代南方民族文学对民族文化建设贡献的第二个方面,是积极参与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建构,表达出对中华多民族国家的衷心拥护与热爱,从而构筑起牢固的国家认同观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南方民族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出不同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观念,并一如既往地表达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比如,在抗日战争特殊历史时期,南方民族作家构建了以保家卫国、维护中华多民族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为核心的救亡话语。在20世纪50-70年代,南方民族作家积极构建了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中国现代化步伐的新时代话语。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南方民族作家又积极参与到改革开放、加快各民族现代化建设、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话语建构之中,及时地为这一时期的主流话语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反过来推动了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关于现代南方民族文学对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建构,由于前面正文部分已论述较多,这里仅以新时期苗族作家向本贵的作品与土家族作家李传锋的《白虎寨》为例着重加以分析。
  苗族作家向本贵的小说创作是与中国农民的生存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向本贵出身于苗族农民家庭,长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民父老兄弟怀有天然的阶级感情。而中国农民在中国社会中所处的弱势地位、他们所处的现实生存处境、所承受的生活苦难又引起他无限忧思与同情。于是,“思想农民”或为中国农民代言成为向本贵为自己设定的文学旗帜,“书写农民的苦难,书写农民的企盼,书写农民的所思、所想、所求,书写农民的愚昧和落后,书写几千年来缚着农民的难以解脱的桎梏”,或者“关注农民的命运,关注农民的未来”,“关爱农民的生存状况,给农民以大悲悯、大同情、大关怀”①,成为他小说创作自觉而执着的追求。
  向本贵坚持思农民之所思,想农民之所想。运用或借助自己的小说,他表达出中国农民的基本生存愿望,写出了中国农民的日常生活追求与期盼。通过自己几十年的观察与思考,向本贵发现,由于生存背景的恶劣、经济水平的低下以及生产技术的落后等等,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生存愿望其实是异常的简单,就是过上温饱生活,过上和平的好日子,甚至就是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就是告别几千年来挨饿受冻的苦日子,就是在遭遇各种自然灾害或社会灾难的条件下能够躲避饥荒与战乱,拥有一份活下去的权利。他们所追求的是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除外便没有过多的奢想。为了达到这样的生存目的,他们充满对土地的渴望与敬畏,希望风调雨顺,祈求上天的馈赠;他们愿意在土地上洒下辛勤的汗水与付出所有的生存智慧;他们同时希望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好的制度与好的政府。对《凤凰台》中的农民田大榜来说,他祖祖辈辈的生存愿望就是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通过自己在土地上的勤奋劳作实现生活的富裕,“勤俭为本,创家立业”因此成为代代承传的“家规”,勤俭持业也成为田大榜终生所遵循的信条。而在20世纪50-70年代的特殊生存背景下,田大榜一辈子的生存愿望就是“把日子过好,天天吃鱼吃肉吃白米饭”。这种生存的意愿甚至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初衷:实现天下均富。对《乡村档案》中苦藤河乡的广大农民来说,他们的生存愿望则是在苦藤河上修一座能过汽车的大桥,改变几千年来交通严重闭塞的落后局面,从而打通通往富裕生活的道路,同时告别缺钱少用的贫困生活。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本课题内涵描述
(二)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四)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二 话语、文学的话语属性与现代中国文学的话语变迁
(一)话语的含义与话语之间的关系
(二)文学的话语属性
(三)现代中国文学话语的变迁
三 现代南方民族文学的话语建构及其嬗变
(一)启蒙、民族、传统、阶级与救亡话语的多重变奏
(二)阶级话语作为主流话语主导下的民族文学话语建构
(三)主流、民族、先锋、女性与生态话语的多声部合唱

第一章 20世纪20__40年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建构
一 形成背景与表现特点
(一)形成背景
(二)表现特点
二 启蒙话语的面世一一以苗族作家沈从文为例
(一)封建禁欲主义禁锢人性,蒙昧主义造成思想愚昧
(二)现实充满黑暗,历史带着顽固的惰性
(三)“国民性”需要改造,知识分子的精神病态需要疗救
三 民族话语的出现——以苗族作家沈从文为例
(一)湘西少数民族是苦难深重的民族
(二)湘西少数民族有着独特而灿烂的民族文化
(三)湘西少数民族将迎来新的发展前景
四 传统话语的复兴——以苗族作家沈从文为例
(一)朴素自然的人性是美好的人性
(二)顺应“大化”是面对死亡的正确选择
(三)“无为而治”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
五 阶级话语的生产
(一)剥削制度必然形成阶级压迫
(二)阶级压迫必然引发阶级反抗,中国革命应运而生
六 救亡话语的变奏
(一)国家的存亡联结着南方少数民族的存亡
(二)抗战才能救国,投降只有死路
(三)忠义思想是广泛的民族集体无意识
(四)八路军是抗战的中坚力量

第二章 20世纪50_70年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建构
一 形成背景与表现特点
(一)形成背景
(二)表现特点
二 阶级话语的繁荣
(一)南方少数民族的奴隶社会制度是黑暗与腐朽的社会制度
(二)南方少数民族土司制度与领主制度是黑暗与腐朽的制度
(三)封建反动政权是压迫南方少数民族的罪魁祸首
(四)南方少数民族势必自发反抗旧社会反动统治者的压迫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带来了南方少数民族人民翻身解放
三 民族话语的潜隐
(一)旧中国的南方少数民族经历了深重的社会苦难
(二)南方少数民族创造了各自的独特民族文化
(三)南方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民族风俗
四 建设话语的兴起
(一)启动现代化建设成为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时代主旋律
(二)新生活的激荡带来了南方少数民族风俗的新变
(三)祖国面貌在现代化建设中日新月异
五 现代话语的萌发——以回族作家白先勇为例
((一)离散、苦难与衰败
((二)荒诞、虚无与抗争
((三)罪责、忏悔与救赎

第三章 新时期南方民族文学话语建构
一 形成背景与表现特点
(一)形成背景
(二)表现特点
二 阶级话语的延续
(一)旧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黑暗统治导致其历史合法性丧失
(二)革命道路是民族解放的根本出路
三 新启蒙话语的兴盛
(一)走出政治蒙昧主义,寻求历史理性
(二)走出文化蒙昧主义,寻求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破除封建观念,树立现代意识
四 民族话语的重构
(一)南方少数民族饱经历史忧患
(二)南方少数民族有着独特而灿烂的民族文化
五 先锋话语的崛起
(一)人生充满了苦难与荒诞
(二)历史就是对权力的争夺史
(三)人性充满复杂性与阴暗面
(四)超越生存困境,追求人生的终极意义
六 女性话语的浮现
(一)南方少数民族女性曾经生活在社会苦难之中
(二)男权制社会是南方少数民族女性生存苦难的罪魁祸首
(三)社会变革为南方少数民族女性解放创造了条件
七 生态话语的生长
(一)拯救地球,守护生存家园
(二)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走出现代性困境
(三)敬畏生命,守望民族文化

第四章 现代南方民族文学对民族文化建设的贡献
(一)本民族文化阐释与民族认同
(二)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建构与国家认同
(三)人类文化建构与走出虚无主义

参考文献
一 著作类
二 期刊类
三 作品类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