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人间辞话:古典诗词修辞例话(增订本)
0.00     定价 ¥ 58.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6874779
  • 作      者:
    田望生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田望生,1945年生,安徽桐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道建筑报》原副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特约研究员等。著有纪实小说《劳心的痛疚》、散文集《天趣堂散文》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人间辞话:古典诗词修辞例话》认为,汉语修辞的美辞功能,能突出中国诗的特点。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较,一是语言精练,二是内容含蓄,三是感情强烈,四是韵律谐和,五是风格典雅。诗歌要充分体现这些特点,则非修辞莫属。作者在“诗林清韵”中认为:“练格不如练赏”,旧体诗“意有高远、浅近之分,浑厚、卑弱之别”“读古典诗词曲赋,不能人云亦云,要有己见”。

展开
精彩书摘

欲把西湖比西子

——近取诸身说“比喻”

当人类还没有弄清生命的根源,对种种自然现象迷惑不解时,便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将自己的心绪与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种联想和想象中,获取喻体和本体的本质联系。天是怎样的?地是怎样的?先人们惯于以自己身边最熟悉、最易懂的东西设喻。盖天家的先哲们就认为“天似盖笠,地法复盘,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天就像一顶斗笠,斜罩在地上,一直转。北极星那里是它转动的轴心。最早的比喻——打比方,就在这样的联想中诞生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盖天家的形象比喻一经北朝的歌手上,变成了形象生动的诗句。

比喻又称譬喻,它是人类语言中运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修辞方式。中国儒家宗主孔子在他的“言语”系统中,力主“能近取譬”。朱熹作注时说:“譬,喻也。……近取诸身,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所欲亦犹是也。”这里,朱子强调“近”是“取”喻的一个基本原则,它从性质上涉及比喻思维属于形象思维。由于比喻中的喻体所属的类型是美好的,其美感或诗性高于本体所属的类型,新鲜、贴切的比喻会使诗句产生一种奇特的力量,它可以使模棱两可、枯燥呆板的事物变得清晰可见、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比喻分明喻、隐喻、借喻三大类。明喻用比喻词“像”“似”,“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b,“露”“月”是本体,“珍珠”“弓”是喻体,“似”是比喻词。隐喻又叫暗喻,常用比喻词“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c,以眉眼喻明媚柔弱的江南山水,一“横”一“聚”,再以“盈盈”状其深情,那江南山水便如一个明眸善睐的女子风姿绰约地鲜活起来。

句中“水”“山”是本体,“眼波”“眉峰”是喻体,“是”为比喻词。明喻、隐喻要求出现本体与喻体,比喻词有时可以省略,尤其是诗歌在省略的条件下,明喻、隐喻的界限难以区分。在中国人的比兴思维中,凝练委婉的隐喻更为活跃,它无处不在,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借喻是借本题说他事,咏女人,借花为喻;咏花,借女人作比。借喻只有喻体,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与明喻、隐喻有明显的区别,“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将江上远去的孤帆比作空中的一朵轻云,飘然而去,诗人对离人命运的深沉伤感由此可见。

在文学领域里,比喻的修辞手法始终是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据修辞学家的粗略统计,仅《修辞学习》一本杂志,十多年来发表的论述比喻的文章就有百篇之多,其形式和名称,也多达几十种,诸如:明喻、直喻、暗喻、隐喻、喻代、提喻、倒喻、缩喻、简喻、对喻、引喻、扩喻、补喻、逆喻、互喻、环喻、反喻、交喻、回喻、迂喻、递喻、较喻、强喻、进喻、弱喻、等喻、连喻、博喻、复喻、联喻、类喻、叉喻、套喻、例喻、中喻、详喻、曲喻、语喻、质喻、讽喻、事喻、物喻、字喻、词喻等等,而且仍有一些新的比喻形式被不断发现。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