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归纳了发展的微观政治经济学的背景,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是微观发展经济学的思想源泉,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更多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微观层面不断的实践与创新,提供了宏观层面的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要从制度以及生产关系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微观机制进行完善,在市场与政府关系的不断优化中改进中国发展的制度安排、激励结构和微观基础,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总序
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的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科,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主要探讨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等问题。但是西方发展经济学以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并没有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是现代化发展问题,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现代化强国建设。西方发展经济学不可能指导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亟须构建具有新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中国发展经济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事实和材料为基础,把发展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构建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探讨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特殊规律。
一、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定位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再是如何解决贫穷落后的问题,而是应该研究中国独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探索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特殊规律。概言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国如何由落后国家变为一个经济大国,研究如何由计划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国的道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由封闭经济体系向开放经济的转型,成功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一阶段的发展道路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范本,需要在理论上加以系统总结和研究,进而形成系统化的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学说。二是进入新时代,我国如何从一个经济大国变为现代化经济强国。就经济总量而言,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还不是经济强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仍然面临现代化发展问题。传统增长方式亟待转型,“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尽快跨越,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不可持续问题更加突出,亟须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使中国从经济大国转向现代化的经济强国。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以中国现代化强国发展道路为研究对象,回答的是“什么是新时代的现代化发展”“在新时代如何实现现代化发展”“新阶段的现代化发展为了什么”这三个根本问题。既要解释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又要研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发展阶段后走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易言之,既要对中国过去的发展道路进行理论总结,又要对中国新时代的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道路进行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这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要求,而且是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构建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基本理论和方法,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同时也 “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6-05-18”。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内在的本质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道路,总结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规律,指导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建设。
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继续坚持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其基本立场在于实现以人民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始终要坚持的核心立场。
二、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实践定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实践定位应该是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实际、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和中国新时代现代化发展的实际,研究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问题,总结概括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大历史经验教训,提炼升华,探索其中的经济规律,进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才能从学理上阐释中国道路的成功,才能指引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目录
导论
一、关于发展的微观政治经济学的背景
二、关于发展的微观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第一章发展的微观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西方经济学关于微观发展问题的相关论述
二、中国学者关于中国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
三、本章总结
第二章社会主要矛盾转换作为发展的微观政治经济学起点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
二、高质量发展作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途径
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及其微观政治经济学透析
第三章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一、新时代的目标与特征
二、新时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
三、新时代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
第四章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现代产权制度
二、现代企业制度
三、现代市场体系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微观监管
第五章微观经济活动的政治经济学
一、国有企业的经济行为
二、非公有制企业的经济行为
三、居民的经济行为
第六章企业行为的微观政治经济学分析
一、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二、非公有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企业作为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的主体
第七章新时代“三农”问题的微观政治经济学分析
一、新时代中国农村的基本制度
二、新时代农民的发展能力
三、新时代的农村与农业经济
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劳动力市场的微观政治经济学分析
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二、优化劳动力市场的基本途径
三、优化劳动力市场的措施
第九章开放型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制度的完善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 构建开放型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十章发展的微观经济政策优化
一、创新驱动的微观经济政策
二、协调发展与公共服务供给均衡
三、完善金融体系、结构优化与协调发展的微观政治经济学
四、扶贫脱贫政策与共享发展
五、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微观经济政策
六、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