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现代教育思潮
0.00     定价 ¥ 40.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5228476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现代教育思潮》是面向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方向编写的教材。系统介绍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突出介绍现代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教育思潮产生的缘由、主要内容和影响。每章配有精选的思考练习题和延伸阅读,以巩固课堂教育,拓展学习者的研究视野。
展开
精彩书摘
  三、教育本质观
  以实用主义经验论、社会改良主义与民主主义以及机能主义心理学为主要依据,杜威认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本质观,就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教育即生长,意思是教育是儿童本能和能力不断生长的过程,教育者必须为儿童生长提供必要条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各种自然倾向和能力的正常生长。”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要求。政府、实业、艺术、宗教和一切社会制度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解放和发展个人能力,而不问其种族、性别、阶级或经济状况如何。
  教育即生活,即教育不是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与此相联系,学校就是社会。学校课程不应是借助于文字符号向儿童灌输文学、历史和地理等学科,而应着眼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教学应从儿童现有的直接经验开始,经过经验的不断改组、改造,使儿童获得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学校必须呈现、净化和简化现实社会生活,起到调节个人和社会因素的作用。必须改革教材和教法。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应提供过去由家庭负责的那些教育因素,把各种不同形式的主动作业,如烹调、缝纫、木工等引进学校,使人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⑧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即教育过程是个人亲身经验不断改造和重组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经验的结合,达到对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就增加了经验的意义;一切教育存在于这种经验之中,经验的改组和改造有助于人们更好适应环境。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连续不断的联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④但并非所有的经验都具有教育的价值。衡量一个经验是否有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的两个基本标准:“连续性”和“交互作用”。
  杜威上述关于教育本质的三个命题本质上是一致的:教育既是生活,又是生长,也是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人们认为,这三个命题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领。①四、课程观
  在课程方面,杜威批判传统的课程与教材不仅没有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根据,严重脱离儿童及其生活,还因分科将现成的知识领域割裂开来,使课程变为“互相冲突的目的和毫不相关的各种科目的一种完全拼凑起来的大杂烩”。②杜威要求学校的课程和教材应关注儿童的发展程度和不同儿童的特点和经验,并同社会生活直接联系起来。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认为,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杜威认为:“我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⑧在这种认识基础上,他提出在课程中处于中心位置的应是各种服务性活动,如经营物品、修理门窗、粉刷墙壁、安装水管等,并要在学校中设各种实验室、商店、菜园,同时充分运用化妆、表演等活动形式来组成儿童学习的情境与内容。通过这些活动使儿童在校内、校外的生活“相类”。他在《明日之学校》中总结一个学校关于活动作业教学实施情况时说:“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叫儿童去做下面的四件事情: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在“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一章中论述了学校应使游戏与主动的作业在课程中有明确的位置,以便儿童从中获得正确的正常的与有效的学习。
  杜威认为,课程必须与儿童的生活相沟通,课程的起点应是儿童的经验,而不是知识的逻辑顺序。理想的课程应该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这也是衡量课程价值的标准,课程的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经验和生活的范围,而且,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否则不能引起学习的动机,不能引起自发的活动。
  ……
展开
目录
章 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节 教育思潮概述
第二节 现代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研究现代教育思潮必须把握的基本观点
第二章 行为主义教育思潮
节 行为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及特点
第二节 行为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三节 行为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第三章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节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第四章 科学教育思潮
节 科学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科学教育思潮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科学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第五章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
节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理论基础与主要观点
第三节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第六章 全民教育思潮
节 全民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全民教育思潮的内容
第三节 全民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第七章 生活教育思潮
节 生活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生活教育思潮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生活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第八章 终身教育思潮
节 终身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终身教育思潮的内容
第三节 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第九章 教育现代化思潮
节 教育现代化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教育现代化思潮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第三节 教育现代化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第十章 教育产业化思潮
节 教育产业化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教育产业化思潮的内容
第三节 教育产业化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第十一章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潮
节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潮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第十二章 素质教育思潮
节 素质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素质教育思潮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素质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第十三章 当代教育思潮与我国教育改革
节 当代教育思潮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当代教育思潮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第三节 当代教育思潮的未来发展趋势
再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