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智慧生成研究》有以下特点:
一,研究内容翔实。作者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教学智慧的基本含义,分析了教学智慧的基本属性和表现特点,同时,也探讨了教学智慧与教学个性、教学机智、教学艺术、教学技能、教学模式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着重分析了教学智慧对于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以及教学活动的价值与意义。对教师教学智慧缺失表现进行了调查、分析与梳理,对教学智慧缺失的根源进行了深入挖掘。从教学智慧生成的本体人手,从认知性要素、知识性要素、技能性要素与情意性要素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从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外在环境人手,在课堂、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教学智慧生成的横向结构、纵向结构、整体结构及其生成的机理,提出了教学智慧生成的路径与策略,并着重从导正教学智慧生成的价值认同、发展教学智慧生成的素质能力、构建教学智慧生成的生态课堂、创设教学智慧生成的学校环境、优化教学智慧生成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建议。
第二,研究视角独特。该书立足于系统论视角展开教学智慧生成的要素、外部环境与形成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在系统论中,强调整体和联系的观点,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系统的存在既是客观的、普遍的,又是多样的对立统一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到社会,都是既自成系统又互为系统的。本研究立足于系统论视角,从教学智慧生成的本体人手,提出了认知性要素、知识性要素、技能性要素与情意性要素等“四要素说”;从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外在环境人手,提出了课堂、学校、社会等“三因素论”;从教学智慧生成的横向结构、纵向结构、整体结构,构建了“内外一纵横”生成模型。
第三,研究方法综合。高质量研究成果的获得,离不开研究方法的正确选择和科学运用,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则是保证研究结果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路径。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生活体验研究法与现场研究法,力求做到方法的相互补充,共同支持,以确保研究的观点与结论更加趋于科学性与合理性。本研究力图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背景下寻找理论建构的依据。同时,摈弃了大套的空论,既有理论层面的分析,也选取了一些一线的教学案例,进行实践层面的具体分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