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教学智慧生成研究
0.00     定价 ¥ 89.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53359
  • 作      者:
    王萍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教学智慧生成研究》有以下特点:
  一,研究内容翔实。作者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教学智慧的基本含义,分析了教学智慧的基本属性和表现特点,同时,也探讨了教学智慧与教学个性、教学机智、教学艺术、教学技能、教学模式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着重分析了教学智慧对于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以及教学活动的价值与意义。对教师教学智慧缺失表现进行了调查、分析与梳理,对教学智慧缺失的根源进行了深入挖掘。从教学智慧生成的本体人手,从认知性要素、知识性要素、技能性要素与情意性要素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从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外在环境人手,在课堂、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教学智慧生成的横向结构、纵向结构、整体结构及其生成的机理,提出了教学智慧生成的路径与策略,并着重从导正教学智慧生成的价值认同、发展教学智慧生成的素质能力、构建教学智慧生成的生态课堂、创设教学智慧生成的学校环境、优化教学智慧生成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建议。
  第二,研究视角独特。该书立足于系统论视角展开教学智慧生成的要素、外部环境与形成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在系统论中,强调整体和联系的观点,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系统的存在既是客观的、普遍的,又是多样的对立统一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到社会,都是既自成系统又互为系统的。本研究立足于系统论视角,从教学智慧生成的本体人手,提出了认知性要素、知识性要素、技能性要素与情意性要素等“四要素说”;从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外在环境人手,提出了课堂、学校、社会等“三因素论”;从教学智慧生成的横向结构、纵向结构、整体结构,构建了“内外一纵横”生成模型。
  第三,研究方法综合。高质量研究成果的获得,离不开研究方法的正确选择和科学运用,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则是保证研究结果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路径。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生活体验研究法与现场研究法,力求做到方法的相互补充,共同支持,以确保研究的观点与结论更加趋于科学性与合理性。本研究力图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背景下寻找理论建构的依据。同时,摈弃了大套的空论,既有理论层面的分析,也选取了一些一线的教学案例,进行实践层面的具体分析。
展开
精彩书摘
  《教学智慧生成研究》:
  人只有真正的主体性,才会有真正的智慧,才会有真正的生活。马克思认为,一个种的类特性与种的整体特性就是生命活动的本质,进行自由而又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而生活本身仅仅作为生活的手段。对于主体性,亚里士多德指出,“智慧的人不应该接受命令,而应该发出命令,而且他不应服从别人,相反,较少智慧的人应当服从他。”②对此,冯契论述到,人既不能在自然面前处于被动的奴隶地位,应该通过斗争认识自然来支配自然,也不能与自然为敌,不能破坏自己的内在自然,更不能摧残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理应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人性和天道的交互作用,达到天人合一。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主体性。人只有具备了真正的主体性,才会有真正的智慧。
  教学智慧的生成同样体现了人的主体性。教师发挥自己在教学中作为人的主体作用,意识到“我”的存在,彰显“我”的地位,才会有真正教学的发生。只有教师本人真正成为教学与课程实施的主体,不能仅仅成为教学计划的实施者、学科知识的传递者,而应该在发现学生不同需要、不同兴趣、不同个性的基础上,用自己已经形成的观念信念、理想信仰、经验意识和德性情操等,有效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组织管理好教学过程,让学生习得知识经验,培养素质能力,化育德性人格,这才是富有生气、色彩斑斓的属于人的智慧的教育教学。
  从根本上讲,教学智慧的主体性表现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它既是教学智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学智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智慧型教师往往具有独立的个性和自主的人格,他们通常表现得很有特点。教学智
  (二)实践性
  实践性,是人改造客观世界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同时它也包括人对自身的改造。实践是主体对象化的活动,是思维转化为存在的活动,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目的与规律的统一,因此,实践是有目的的,也是自觉的,同时符合客观规律。从此意义上说,不能将实践片面地或者简单地理解为技术活动和实际操作,它是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活动,真正的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统一,这就是实践性。
  教学智慧体现为教师主体的一种实践理性。教学智慧的根基是现实的、生活的,教学智慧常常表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而且,任何理性智慧、情感智慧、价值智慧、审美智慧等都是需要与实践智慧发生有机联系,才能够成为有效果的、有意义的、真实的、真正的智慧。因此,教学智慧的哲学是一种现实的哲学、行动的哲学、实践的哲学。教学智慧生成必须通过教师个体实践感悟、经验积累、教学反思等获得。总之,教学智慧一定是在实践中体现,在实践中生成,在实践中发展。①当然,教学智慧应是理性的,但体现为教师主体的一种实践理性,只有理性的教学实践,即智慧的教学,才符合道德的实践性要求,才是人类教育应该向往和追求的方向。
  教学是实践的,智慧是实践的,那么,教学智慧就是具有实践性的。对于教学智慧的实践性,一方面来说,教学智慧首先是“教学”的智慧,教学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因此,属于“教学”的智慧理应是实践的。另一方面来说,智慧本身总是直面现实问题的,杜威说,智慧最大特点是在行动中。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 研究内容与框架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教学智慧的阐释
一 教学智慧的含义
(一)“智”与“慧
(二)智慧
(三)教学智慧
二 教学智慧的本质属性
(一)主体性
(二)实践性
(三)创造性
(四)个性化
(五)系统性
三 教学智慧的表现特点
(一)情境性
(二)缄默性
(三)动态性
(四)审美性
(五)向善性
四 教学智慧相关概念辨析
(一)教学智慧与教学个性
(二)教学智慧与教学机智
(三)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
(四)教学智慧与教学技能
(五)教学智慧与教学模式

第二章 教学智慧的价值
一 构筑教师的美好生活
(一)教师体验人生意义
(二)提升教师生命境界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教师享受职业幸福
二 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二)涵养学生德性养成
(三)滋养学生智慧生长
(四)润泽学生生命成长
三 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回应教学的本真目的
(二)应对教学的复杂品性
(三)顺应教学的生成特性
四 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一)培养智慧型人才
(二)构建智慧型社会

第三章 教学智慧的缺失
一 教学智慧缺失的表现
(一)教师教学病态
(二)学生发展扭曲
(三)课堂活动变形
……
第四章 教学智慧生成的内部要素
第五章 教学智慧生成的环境因素
第六章 教学智慧生成的机制
第七章 教学智慧生成的策略
结语 追寻智慧的教学生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