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贫政策与实践:热点评论(2019-2020)》是一部聚焦扶贫脱贫的著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本书是月度性热点评论,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时效性。2020 年后,当人们正在为完成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努力奋斗之时,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并给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任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对此,张琦教授和中国扶贫研究院团队积极关注并对贫困地区疫情防控及采取相应对策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也一起收录到本书中。本书作者张琦教授从事扶贫政策研究多年,熟悉扶贫政策,并了解脱贫攻坚新进展和面临的困难问题和挑战。他完成的2020年后我国扶贫战略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十三届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的批示。
从2013年到2020年,正是中国脱贫攻坚进入到新的历史性重要阶段,经济日报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中国减贫政策与实践:热点评论(2013-2016)》《中国减贫政策与实践:热点评论(2017-2018)》和《中国减贫政策与实践:热点评论(2019-2020)》记录了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这套完整的中国减贫系列书,对于脱贫的研究者和读者而言,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参考借鉴价值。
本书从政策和实践两个维度系统论述了脱贫攻坚的成果和需要改进之处。作者认为,当前脱贫成果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和不平衡性,脱贫标准本身只是一个底线目标,应当重视脱贫的稳定性和长效性,未来要在生态、教育等发面持续发力,消除不平等,实现共同富裕。对此,本书将给出具体的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当前脱贫攻坚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形成巨大冲击,目前“抗疫”形势仍旧刻不容缓。同时,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我国脱贫攻坚事业的影响,并采取应对措施,已经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当务之急。
疫情对我国脱贫攻坚影响的主要路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无疑加剧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度,从贫困户增收、贫困地区企业发展、贫困地区政府施策三个方面对实现全面脱贫形成挑战。
首先,贫困户持续增收预期下降,部分群体和地区“两不愁三保障”基础脆弱化,返贫风险增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各地区采取封村封路、阻断交通线、企业延迟复工等强力措施减少病毒传播。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疫情发生的同时,也对贫困户增收与改善生活质量造成了冲击。根据以往实地调研数据,70% 的贫困户增收主要部分为务工、上班等工资性收入与种植、养殖、经商等经营性收入。若疫情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必然呈下降趋势,贫困户工资性收入将很难得到保障。阻断交通还导致农牧产品无法及时外运、畜牧饲料得不到补充,市场运行受到干扰,贫困户经营性收入受到伤害。与此相对,部分贫困地区时令瓜果蔬菜供给不足,生活日用品价格上浮,贫困户家庭生活质量存在部分下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 1 月份全国 CPI同比上涨 5.4%,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全国消费者的生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持续增收得不到保障,生活成本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部分脱贫户将面临着返贫风险。
其次,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合作社等经营实体持续发展冲击较大。中小企业与合作社在带动贫困村落产业发展,为贫困户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的经营正受到来自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压力。在供给端,全社会范围内的“延迟复工”“物流受阻”“物料供应不畅”不断抬高企业与养殖类合作社的经营成本。在需求端,封村封路、阻断交通导致产品运输受阻,涉农企业与合作社许多时间属性较强的商品,诸如蔬菜、蛋奶制品无法及时外运,有效需求不足。此外,相对于发达地区,贫困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在疫情并未出现实质性好转的困境下,中小企业与合作社账面资金不足、资金链脆弱更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三,贫困地区原有脱贫计划受干扰,实现高质量目标的压力增大。2020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重点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短板。但疫情暴发后,部分由政府主导的完善基础设施的扶贫项目不得不延迟开工,政府原有的扶贫工作计划也因疫情的持续而发生改变。此外,突然暴发的疫情对贫困地区政府来说更是一场“临时考试”,对政府在疫情期间如何减少贫困户返贫、保障带贫企业不倒闭,对疫情结束后如何快速恢复生产、保障贫困户持续增收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进一步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脱贫攻坚压力。
疫情终将散去,明天也会到来。地方政府应当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扶贫”,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脱贫攻坚的负面影响,确保如期实现全面脱贫。
首先,建立紧急预防机制,最大程度保障贫困群众利益少受损失。第一,打通原有交通线,避免人员大量流动的同时,禁止违规阻截日用品、饲料、生产材料等物资的运进与产品的运出。第二,加强农产品线上销售力度,利用网络减轻农牧产品滞销难题。如海南省通过建立滞销扶贫农产品信息发布制度,利用线上销售渠道定期在专栏发布相关滞销农产品信息,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第三,针对受物价上涨、生活必需品不足影响较大的贫困户,适当给予米面油粮等物资补助,保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
其次,避免过度恐慌,帮助企业与合作社等经营实体渡过难关。第一,地方政府应及时制定企业复工标准,在“安全为先”的大前提下,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分地区、分时间逐步复工,恢复生产。避免出现无理由擅自升级管控措施,采取“一刀切”,致使企业无限期延迟复工。第二,对中小企业与合作社等资金链较为薄弱、资金流不足的企业,予以财政扶持、金融扶持,坚定企业发展信心,帮助企业度过危机。第三,利用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平台,加大对贫困户的技能培养力度。加强贫困户脱贫能力建设是一个永不过时的举措。在延迟复工期间,贫困户有大量闲余时间可用于提升自身劳动技能、增强现代农业技术储备,提升自身的致富能力。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广播、电视节目等方式(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农户的技能培训,为疫情结束后农户持续增收创造条件。
疫情的暴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脱贫攻坚的步伐有所放缓,但应当看到脱贫攻坚走向胜利的基本面不会变。在突如其来的疫情的冲击下,外出务工和产业发展必然受到一定影响。但同时也要看到,贫困地区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贫困劳动力逐渐掌握的增收技能、贫困户逐步增强的脱贫信心、地区愈发丰富的增收体系不会改变。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必定会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目 录
第一部分 中国减贫政策与实践:月度评论(2019 年—2020 年)
跨越绝对贫困后的多维反贫困新目标
打赢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引领未来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
论教育扶贫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脱贫摘帽后的扶贫脱贫: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分阶段有序化抓重点,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2020 年脱贫攻坚收官阶段三重点:聚焦深度、提质防返、谋划衔接
70 年艰难探索创奇迹:开辟了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
70 年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在发展中应对和战胜贫困
中国特色扶贫开发:进程、经验与成效
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检验和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的重要保障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贫困治理上的成功实践和体现
第二部分 中国减贫政策与实践报刊选载(2019 年—2020 年)
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果是关键
2019 年后扶贫脱贫面临新挑战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壮大贫困地区村集体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从温饱向全面小康的跨越
扶贫成就展现大国担当
解决相对贫困应有长效机制凝心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当前脱贫攻坚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新型冠状肺炎对当前脱贫攻坚的影响简要分析
疫情防控下,线上教育要切实发挥积极作用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对接: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
第三部分 中国减贫政策与实践论文选载(2019 年—2020 年)
“扶贫基金 + 政府平台 + 中小微企业”:国投创益公司探索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道路:
——从积贫积弱到全面小康 70 年成功探索
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融合与发展
构建我国绿色减贫机制的理论及对策
信息技术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创新实践探索
——以“AI 老师智慧教育”项目为例
2020 年后我国金融扶贫的思考和建议
第四部分 中国减贫政策与张琦教授之采访篇(2019 年—2020 年)
参与录制通俗理论节目《脱贫攻坚在路上》第四集《撸起袖子加油干》
参加全国政协第 26 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为脱贫攻坚建言献策
受邀参加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 133 期新闻茶座
接受《川报观察》采访
接受央视《新闻联播》和《朝闻天下》采访
后 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