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危机与重构:劳动教育价值研究
0.00     定价 ¥ 96.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61514
  • 作      者:
    徐海娇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徐海娇,1989年生,吉林永吉人,教育学博士。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东北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科研人员。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沉寂许久的劳动教育再度被人提起。重提劳动教育,有它新的历史文化背景语境,有它被充实了的新的内涵。
  《危机与重构:劳动教育价值研究》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探析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和价值重构问题。由于对“劳动”概念一度存在种种误读,劳动教育也被误读为技艺学习、被误解为休闲娱乐、被误用为惩罚手段,劳动教育的种种价值畸变表征,遮蔽了劳动教育的本真意蕴,其背后的根源在于文化困惑、制度缺位、评价失位、条件空位。劳动教育作为促进学生精神成长、荡起幸福人生双桨的重要教化方式,在实践取向上应当回归自然,走进学生的生活,从身体规训走向身体解放,从被动接受走向积极体验,使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积累人生的宝贵经验,汲取精神成长的养料,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理论视域:劳动及其教育向度
第一节 劳动的概念诠释
一 劳动的概念厘定
二 劳动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劳动的理论谱系
一 我国劳动的思想渊源
二 西方劳动的思想渊源
三 马克思的劳动理论
第三节 劳动教育的界定
一 劳动教育的概念辨析
二 劳动教育的概念流变
第四节 劳动教育的体系、特点
一 劳动教育体系
二 劳动教育特点

第二章 历史剪影:我国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的变迁轨迹
第一节 雏形建立时期(1949-1956):凸显“体能”
一 劳动教育的直接契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二 劳动教育的实施:开展生产技术课和劳动实习
三 劳动教育的思想:“以俄为师”的理论底色
四 “体能”主导下的劳动教育——为工农服务
第二节 全面探索时期(1957-1965):侧重“生产”
一 劳动教育的目的: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
二 劳动教育的实施:课堂教学和提倡勤工俭学
三 劳动教育的调整——摆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
四 劳动教育的思想:“本土探索”的转向
五 劳动教育的重点:“思想劳动两头红”
第三节 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变成“工具”
一 劳动教育的目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二 劳动教育的实施:开门办学,上山下乡
三 劳动教育的重点——世界观的改造
第四节 恢复重建时期(1977-1998):突出“技术”
一 劳动教育的目的:为四化培养建设人才
二 劳动教育的实施:开设劳动技术课
三 劳动与技术“合成”下的劳动教育
四 劳动教育思想——“教劳结合”的大讨论
第五节 改革深化时期(1999年至今):立足“素养”
一 劳动教育目的:全面发展
二 劳动教育的实施:列入综合实践活动中
三 劳动教育的理论:人的回归
四 劳动教育的重点:劳动素养
……

第三章 问题审视:劳动教育价值危机
第四章 理论探索:劳动教育价值重构
第五章 面向未来:劳动教育价值何以实现

结语 劳动教育价值回归:真善美的统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