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以福建省五所高校为例》中,作者始终不是孤立地或者只是单性别地研究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问题,而是很自觉地把研究视角和过程放在两性互动和对比的性别现实当中,从问卷设计和实际收集资料,到样本特征显示和就业质量单个指标与综合指数计算,再到最后的理论解释和建模估计,一直都是两性并行的、男女大学生一起关注的。虽然性别内部分化也比较大,但摆在首位的,应该是关注和解释男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所以,王慧的研究再一次突出了女性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学术特点,即女性学的研究至少要坚持两个意识:社会性别意识分析的理论视角和性别比较意识引导的研究范式。
《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以福建省五所高校为例》的亮点也拓展了关于女大学生就业质量后续研究的空间。例如,如何深化理解就业质量这个概念?特别是如何把静态的理解转化为动态的理解?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握这个概念的性质和内涵?两性对就业质量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吗?两性又会给就业质量注入哪些不同的性别内涵呢?还有在书中,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似乎是孤立存在的,但其实,在就业市场,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尤其在性别歧视比较严重、就业压力比较大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得更加显著。再有,本研究是把男女大学生分成两个独立样本来进行建模估计和比较的,这样处理会不会影响性别比较的真实性?或者使得性别这个变量的作用无法得到直接的体现?我想,王慧一定会把大学生就业质量作为长期去坚守和投入的重要研究领域,努力让自己成为这方面有学术建树的专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