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吴组缃全集:现代文学评论卷
0.00     定价 ¥ 68.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9663104
  • 作      者:
    吴组缃
  • 出 版 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吴组缃生于1908年,逝于1994年,是个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人;其人生上半程倾情于文学创作,人生下半程专注于教学与研究,泾渭分明。吴组缃似乎不太留意于个人作品的收集,子女亦未对其作品进行保存,故收集、整理吴组缃全集,颇有难度,颇费周折。其已出版的作品,此前相对集中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有《宿草集》《说稗集》《苑外集》《拾荒集》及《宋元文学史稿》(与沈天佑合著)等,涵盖了小说、古典小说评论、文艺评论、散文和文学史研究等方面。我们正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去搜集吴组缃的作品,以反映吴组缃创作的全貌。
展开
精彩书摘
  谈谈清华的文风
  前几天,和一位同学谈天,偶尔谈到清华园里的文风。我说目下清华园里的文风,是走向纤弱趣味的一方面。当时他也说“是这样”。不过我们马上又转到别的题目上去,没曾把这话详细讨论一番。回来睡到床上,却老是睡不着,于是就顺手把这题目拿来重想了一下。现在离这失眠的一夜,已经快一个星期了,那时所想到的,已忘去了一大部分,此刻所记得的不过是一个轮廓而已。
  我说清华园里的文风是走向纤弱趣味一方面,这句话应该拿最近两年来本校出版物中的文艺作品来证实。园子里的出版物,说起来是很穷窘的,第一当然是《清华周刊》,第二是上年出生的《清华中国文学会月刊》,第三要算到《清华副刊》或《园内》。三种刊物都非纯粹的文艺刊,要强勉地说是,那也只有《清华中国文学会月刊》可以勉强算得。《清华中国文学会月刊》,前面照例是一些考据之类的文章,后面的创作,旧诗词不用说,除了白话诗而外,差不多十篇倒有九篇是非常纤弱的小品散文。《周刊》上的文艺栏也是这样,《副刊》和《园内》,里面属于文艺一方面的,当以有趣味的随感,带有讽刺性的闲话为最多。这类类乎Satire(讽刺)的东西,是笑谑的成分多于讽刺,或竟可说无讽刺的成分,即使有,也亳无刺激性。说句玩笑话,就只如给自己的爱人轻轻地掴了一掌,叫人觉得很好玩,很有趣,但没有痒的分儿,更没有痛的分儿。
  园子里常写东西的人,我们不妨先谈灌婴君。我就打算派他是清华园的代表作家,因为他的文章,最能代表清华园的文风。他擅长小品散文,而实际上也只见到过他的小品散文(旧诗词不计)。他的文章很轻松,很自然,所谓easy and smooth(轻松且流畅),但是很纤弱。朱佩弦先生说他的这种文字,宜于写小品,我却要说他这文字天生是写小品的。我所看到过,而现在记得起来的,一篇是《春妆的清华园》(见1930《年刊》上),一篇是《梦》(在去年某期《周刊》上)。《春妆的清华园》,文字非常活泼美丽;结构颇为缜密,所谓寓齐整于流丽;而那情调则绮丽得正如春妆的清华园一般。至于内容,只要看到了题目,大约可想见,自然也毋庸赘述了。那篇《梦》,短到不满一千字,但我要推它是一篇非常成功的小品。他用一种冲淡真淳的笔调,写那温暖得如冬夜覆在身上的天鹅绒,舒适得如坐在微风习习的花间和知己品茗谈天,轻快得如一只初秋的燕子掠过静穆的天空一样的一段回忆,叫人看了,要涌上一缕迂迂缓缓的情绪,恨不得马上回家去拉了阿姊、阿妹、嫂嫂、母亲,大家围起火炉来谈梦说故事。杨今甫先生说他的文章常常“理胜于词”,其实这话未必尽然,他的文章里只有一团温婉委曲的情绪,绝没有所谓“理”的东西存在,所以竟有点“理不胜词”(我说理不胜词,倒不一定是in bad sense[在坏的意义上])。此外还有一点神髓,便是所谓趣味。当然,像他这类文章是常常和趣味“与生俱来”的,或是天生是趣味的。我不妨再瞎下一个臆断。我说:他的文章的委婉,冲淡处像朱佩弦先生和英国贝尔磅,轻快、趣味处像周作人、俞平伯二先生。至于纤巧绮丽处则是他自己的。
  ……
展开
目录
谈谈清华的文风
斥徐祖正先生
读《歌谣与妇女》
介绍与批评五则
读《动摇》
读《泽泻集》
读《自剖》
读《西林独幕剧》
评《子夜》
幽默和讽刺
我对于全国文艺界统一战线的几点管见
宣传·文学·旧形式的利用
一味颂扬是不够的
如何创作小说中的人物
文字永远追不上语言
关于《霜叶红似二月花》
我们的普希金
谈《阿Q正传》
说《离婚》
谈《春蚕》
《日出》漫谈
谈安东诺夫的短篇小说
关于向优秀古典作品学习技巧的问题
反对八股腔,文风要解放
批判林庚先生《中国文学简史》(上卷)的形式主义艺术观
生活·写作·读书
谈张天翼
谈散文
从《苦恋》的讨论说起
关于现代派与现实主义
答美国进修生彭佳玲问
关于三十年代的散文
漫谈文化传统
应该好好总结从来的现实主义创作
向五四新文学过渡的中国近代文学
附录:《吴组缃全集》总目录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