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四川省名人论坛·第五次司马相如文化研讨会司马相如与民族精神家园论文集
0.00     定价 ¥ 70.00
沧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3112749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20-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按照这一精神,相如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作为巴蜀文化的文明传承,理应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作为相如故里,更应积极宣传推广。
  多年来,省、市、县各级领导都很重视传承、弘扬和推广相如文化,宣传司马相如、相如故城、相如故里。近年来,省、市领导,特别是南充市市委书记宋朝华同志曾多次莅临正在恢复建设的相如故城调研,为如何擦亮相如故里“金字招牌”提出指导意见。近两届蓬安县县委书记蒲国同志和崔竹君同志,为弘扬相如文化、建设相如故城和相如故里更是尽心竭力,并大力支持编辑这套《司马相如研究论丛》,使之得以顺利出版。
  这套论文集丛书,按照三次研讨会召开的时间顺序,分别编为《纪念古相如县建县1500周年暨国际相如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司马相如与文化中国研讨会论文集》《四川省名人论坛·第五次司马相如文化研讨会司马相如与民族精神家园论文集》共三本,其间,也参照论文内容和每一集页码容量,作了适当调整。
展开
精彩书摘
  《四川省名人论坛·第五次司马相如文化研讨会司马相如与民族精神家园论文集》:
  但是,这种“事物虚构”,必然也有一定的“实物”作参照。从其学赋的背景看,应该有多重的知识来源:
  首先,《天子游猎赋》中保存有大量蜀地事物,显然这些词汇来自他本人在蜀地时的学习与见闻。司马相如为蜀郡成都人,《史记》记载他“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日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史记》注引秦宓语称:“文翁遣相如受七经。”这些记载,足以说明司马相如早年在蜀郡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其次,《史记》又记载:“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可以说,司马相如免官赴梁,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政治损失,但却为其学习辞赋写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梁王卒时,“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但他却是“以赀为郎”。他离开京城赴梁,主要是为了学习辞赋,所以《史记》说他离开的原因之一,是“会景帝不好辞赋”。问题是,司马相如赴梁,为其学习辞赋有何意义?由此处记载分析,可知两点:第一,司马相如从游“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为其了解东方齐地、江南吴地的语言奠定了基础。第二,司马相如的“子虚之赋”,是在“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之后的产物,这说明,他在梁地的这段时间,基本上掌握了辞赋写作的技巧,并为其撰写辞赋储备了素材。
  最后,司马相如之所以辞官赴梁,是因为其地有不亚于京城的一切条件。《汉书》记载梁孝王藩国“多作兵弩弓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梁之侍中、郎、谒者著引籍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亡异”。这或者是司马相如勇于辞官的外因。即如对学习辞赋较为有益的自然景物而言,梁孝王园圃绝对不亚于皇帝园囿。《汉书》记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其中珍奇动植物,亦或不亚于京师。这也是司马相如能够熟知诸多动植物的重要原因。
  解决了以上问题,我们就能明白,为何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包含着域内四方、四夷甚至域外等众多事物。这在思想、文化传播上,给我们如下启示:
  第一,汉初文化、文明的传播,与经济传播的速度一样,是非常迅速的。虽然,有人考证,葡萄是张骞之后传人中国,但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提及葡萄,说明或者葡萄的传人可能不止西域一个途径,与蜀地接壤的西南方向,甚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南方丝绸之路”,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传人渠道。这样的话,作为经济作物传人的葡萄,进入汉初赋家作品,则具有了东西方思想、中外文明交流的意义。
  第二,西汉统一之后,中国内地四方的语言、文字、文化的传播,同样迅速。秦统一虽然短暂,但文字的统一,为内地人民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至汉初,这种交流的成果之一,就是各地方言或进入官方语言系统,或虽保留着本地方言称谓,但已经为各地人民所熟知。身在梁地的司马相如,非常娴熟自如地使用南北方言,即说明了这个问题。
  由此我们想到一个问题:汉初赋作,之所以受到欢迎,除了能够体现汉王朝思想、文化的统一,还有利于上层贵族和各地人民了解其他地区珍奇异物和语言习惯,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学习欲望。
  ……
展开
目录
司马相如与民族精神家园
长江文学的一个样板——战国后期至西汉时期楚辞的生成与传播
明正德《蓬州志》关于司马相如故里的记述
二十一世纪以来司马相如研究成果述评
开辟丝绸之路的两位“华阳国”奇男子
一蜀郡司马相如与汉中郡张骞事略
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文本书写与南方丝绸之路之关系(节选)
大汉辞赋一司马——原景再现之司马相如传
司马相如“买官”“窃色”“窃财”辨
相如、文君爱情故事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意义
西汉通西南夷的几个问题及通西南夷大事年
作为使节的司马相如——论司马相如在通西南夷中的贡献
相如为巴蜀师论
近三十年来司马相如接受研究综述
司马相如与汉中央王朝对西南夷的开发
从京城弄赋到西南为使——司马相如事迹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及其意义
《纲鉴易知录》中的司马相如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