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资涵,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讲师。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戏剧编剧艺术研究方向,艺术学博士。师从陈小玲教授(中国话剧奖“金狮奖”获得者、瑞典皇家剧院邀请演出的第一位亚洲女性剧作家)。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戏剧编剧理论,编剧学理论。在核心期刊发表戏剧创作研究文章多篇,参研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编剧创作豫剧话剧《豫声悠扬》、话剧《陈酿》、小剧场戏剧《梁祝》、音乐剧《红旗渠的故事》等。
表现主义戏剧诞生于20世纪的欧洲,在康德、尼采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下,面对极端激化的社会矛盾和精神危机,剧作者们不再关注对社会表象的直观再现,而是表现人精神上的困窘和压迫、敏感与焦虑作为创作的内核。形成了一套以人的非理性心理为内容,探索人的灵魂深处,打破情节统一传统的“心理叙事”创作方法。“心理叙事”是现代剧作家打开“人”的新课题大门的宝贵钥匙,在后世剧作者的作品中不断发挥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请使用沧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