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大清皇陵之飘摇的崇陵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由京东配书)
  • ISBN:
    9787507549898
  • 作      者:
    徐鑫
  • 出 版 社 :
    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徐鑫,男,满族,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人。自幼爱好历史,对清朝陵寝兴趣尤其浓厚。1993年8月起在清东陵工作,长期致力于清朝陵寝的研究、保护和发掘。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性文章,出版《悬念康熙陵》《大清皇陵私家相册》及《守墓笔记》清帝陵卷系列等二十余部专著,其中清帝陵卷系列影响深广。


展开
内容介绍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大清帝国被软禁了十年之久的光绪皇帝在痛苦中死去。民间传说他是被人所害,真相到底如何?光绪皇帝生前为什么没有营建自己的陵寝?光绪帝陵寝为什么成为清西陵中唯一被盗的皇帝陵寝?光绪皇帝地宫清理过程中发现哪些不解之谜?本书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国家图书馆浩瀚的档案和史料,大量阅读清代史籍和清人笔记,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带领读者深度接触被尘封的历史真相,揭开历史谜团,还原一个客观真实的历史原貌。


展开
精彩书评

清朝皇陵不是一座胜利的丰碑,也不是我们永远固守的精神家园。它只能作为一段凝固的历史,马背上崛起的那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已经成为久远的记忆,昔日的辉煌烟消云散,所有的梦想与光荣都弥散在无生无灭的永恒中。留下来的,只有文化的光辉和人类生生不息的创造的精神——或许,这便是徐鑫作品给予读者留下的最隐秘和深刻的启示。

                ——著名作家 岳南

 

“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在门楼上可以欣赏到整个山谷的景色。在有机的平面上深思其庄严的景象,其间所有的建筑,都和风景融汇在一起,一种人民的智慧由建筑师和建筑者的技巧很好地表达出来。”

——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 李约瑟


展开
精彩书摘

“父子分葬”

由于雍正帝立志创新又建了一处大清王朝的陵园,改变了以往固定的“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帝王葬地旧制,那么雍正帝以后的清朝皇帝应该怎么选择自己的万年吉地呢?

对于这个问题,着实令雍正帝的继承者乾隆帝颇费脑筋:假如他追随父亲,将自己的陵址选在西陵的话,那么势必使日后的继承者效法自己,也将陵址选择在西陵。这样下去,东陵必然日远日疏,冷落了东陵的香火,给人以冷清孤独之感。思前想后,为了兼顾东西陵的香火延绵不断,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乾隆帝做出了一项关于嗣皇帝选址建陵的规定——“父子分葬”的方法,这项规定被后人称为“昭穆相建”。什么是“昭穆相建”呢?嘉庆元年(1796)十二月二十二日,乾隆帝在一道谕旨中做了详细说明:

向例,皇帝登基后即应选择万年吉地。乾隆元年,朕绍登大宝,本欲于泰陵附近地方相建万年吉地,因思皇考陵寝在西,朕万年吉地设又近依皇考,万万年后,我子孙亦思近依祖父,俱选吉京西,则与东路孝陵、景陵日远日疏,不足以展孝思而申爱慕。是以朕万年吉地即建在东陵界内之圣水峪,若嗣皇帝及孙曾辈,因朕吉地在东择建,则又与泰陵疏隔,亦非似续相继之义。嗣皇帝万年吉地自应于西陵界内卜择,著各该衙门即遵照此旨,在泰陵附近地方敬谨选建。至朕孙继承统绪时,其吉地又当建在东陵界内。我朝景运庞鸿,庆延瓜瓞,承承继继,各依昭穆次序,迭分东西,一脉相连,

不致递推递远。且遵化、易州两处,山川深邃,灵秀所钟,其中吉地甚多,亦可不必于他处另为选择,有妨小民田产,实为万世良法。我子孙惟当恪遵朕旨,溯源笃本,衍庆延禧,亿万斯年,相承勿替,此则我大清无疆之福也。

乾隆帝的这道谕旨除了阐明他不葬在西陵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规定:如果父亲葬在东陵,那么儿子就应葬在西陵;父亲葬在西陵,则儿子就要葬在东陵,依此类推,不可违旨。也就是说,现在乾隆帝葬在了东陵,那么他的儿子嘉庆帝就要葬在西陵。相承勿改,是大清无疆之福。

乾隆帝为了把这一规定落到实处,先是亲自为他的儿子嘉庆帝在西陵界内选定了陵址,后又唯恐这一良苦用心被子孙违背,不按他的规定办事或者像他的父亲雍正帝那样另辟陵寝搞出一个什么“南陵、北陵”来,于是在嘉庆二年(1797)三月十五日再次降旨强调这种规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前经降旨,以嗣后万年吉地当各依昭穆次序,在东西陵界内分建,不必另卜他处。但堪舆术士每多立异邀功之习,所言最不可信。即如朕选择万年吉地时,定于东陵界内之圣水峪,而进爱又欲改卜,经朕查出,即将进爱治罪示惩。万世子孙皆当以此为法,庶不为形家之言所惑。且遵化、易州

两处山川灵秀宽广,其中吉地甚多,我子孙务须恪遵前训,永垂法守,断不必另择他处,有妨民业。

后来的历史证明,乾隆帝的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他的这个规定虽然作为祖训被保留下来,但执行得并不是很顺利。首先打乱“昭穆相建”规定的就是一向标榜勤俭的乾隆帝的孙子道光帝。

本来,道光帝的父亲嘉庆帝葬在了西陵——昌陵,按照这个规定,道光帝就应葬在东陵。然而在即位之初,道光帝曾想将自己的陵建在北京西南的王佐村,这就等于要另建大清国新的陵园“南陵”。后来由于众大臣极力反对,道光帝才将陵寝改为建在东陵宝华峪。

不过,道光帝最终还是以陵寝地宫渗水为借口,将已经在东陵修建好的陵寝拆毁,改在西陵建了自己的皇陵——慕陵。

道光帝最终如愿以偿地安葬在西陵,由于他的自私和一意孤行,打乱了乾隆帝留下的昭穆制度。因此他的儿子咸丰帝在选择陵址时是同时在东陵和西陵等处相度的,虽然最终咸丰帝的定陵又建在了东陵,从而形成了以道光帝和咸丰帝为新的“昭穆相建”,然而没过多久,这种刚刚重新建立的“父子分葬”制度再次被慈禧打破。慈禧将自己的儿子同治帝也葬在了东陵。光绪帝将陵址选在了西陵,从而又回归到了乾隆帝制定的“昭穆相建”的轨道上来。

纵观历史,乾隆帝制定的清陵“昭穆相建”选择陵址制度,虽然没有被子孙严格执行,但其平衡东西陵关系的基本原则还是得到了贯彻执行。不管怎么说,并没有出现接连三个皇帝同葬在一个陵区的现象,因此可以说乾隆帝的意愿还是基本达成了。


展开
目录

序章 / 01

 

第一章 触摸清西陵 / 15

清西陵的来历 / 17

“父子分葬” / 25

 

第二章 皇宫深处的争斗 / 29

抱进皇宫的小孩 / 31

光绪帝大婚 / 39

可叹“囚徒天子” / 48

第三章 聚焦光绪陵 / 65

不得不说的一段历史 / 67

并不理想的陵址 / 75

 

第四章 死者安息的场所 / 87

地宫里的这对男女 / 89

皇帝的奉安大典 / 100

一个迂腐的老头 / 104

宁静被打破 / 107

 

第五章 地下宫殿悄然打开 / 111

由泰陵转战崇陵 / 113

发现金刚墙 / 116

推开半开的石门 / 123

 

第六章 地宫里面的困惑 / 135

石门菩萨胡须之谜 / 137

历史在演变 / 145

地宫藏宝之谜 / 150

 

第七章 地宫里的意外收获 / 159

一位记者的考古回忆 / 161

打开棺椁 / 166

金井中的惊喜 / 172

 

第八章 揭开光绪帝死亡真相 / 179

化验尸骨的困惑 / 181

现代科学手段的介入 / 188

参考书目 / 19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