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抬头就是贺兰山
0.00     定价 ¥ 41.80
图书来源: 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由京东配书)
  • ISBN:
    9787503267284
  • 作      者:
    商震
  • 出 版 社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管理企业,和登山一样,都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恒定不懈的精神。不同的是,只要山不是很高,只要有韧劲,肯咬牙,终会登到山顶;而要把企业管理得越来越好,恐怕不是韧劲就能完成的,还需要智慧、情怀、境界和纪律。


展开
作者简介

  商震,1960年生于辽宁营口。诗人,作家。已出版诗集《大漠孤烟》《无序排队》《半张脸》《琥珀集》《食物链》《谁是王二》《隐身术》《脆响录》、随笔集《三余堂散记》《三余堂散记续编》《一瞥两汉》、地理散文《蜀道青泥》等各类作品集十余部。现居北京。

展开
内容介绍

作家商震从太西煤集团的创业发展史入手,讲述了贺兰山和阿拉善的历史,梳理了贺兰山的煤炭资源及其开采情况,展现了当地企业团结一致、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同时彰显了大企业对国家、对地方、对社会、对员工的责任担当。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同时又通过具体案例增加了可读性,表达了作者在企业责任、人生追求等方面的思考——真正能够做大的企业,企业的精神和它的掌舵者一定有山一样宽厚的胸怀、坚强的定力、高远的眼光。

展开
精彩书摘

  《抬头就是贺兰山》:
  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据考古学家考察发现,在我国汉代的冶铁遗址里,有冶炼时使用的各种燃料,其中就有煤饼。《汉书·地理学》中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汉武帝曾命军队将士在咸阳的西北方,挖一个大型的人工湖,用来操练水军,土坑挖到很深时,挖出了黑色焦土。汉武帝问东方朔:这黑土是什么东西?东方朔说:我也不认识。后来,有个西域来的术士说那是“天地劫灰”。其实,就是挖出了煤。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煤的国家之一。
  比中国更早发现、使用煤并命名的国家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约300年著有《石史》,其中记载了煤的性质和产地;古罗马大约在2000年前已开始用煤加热。3世纪后,罗马入侵占了英国,他们在英国发现了煤,但是基本上是用来制作妇女身上的饰品,被称作“英国煤玉”“英国宝石”,后来发现煤易燃,于是又用来做燃料。5世纪时,罗马人撤出英国后,英国人开始抵制使用煤,认为煤冒出的黑烟是毒气。
  在我国最早命名“煤”的时间应该在元代。
  史料一:“大同有达官,得旨赐一山为猎所,山产煤炭,彼因欲锢其利,夺民窑洞,参政反覆陈说,卒归之民。”文中参政姓耿,曾任大同县尹,逝于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大同是山西乃至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素以分布广、埋藏浅著称。这是目前为止所能搜集到的元代山西大同地区的涉及“煤炭”一词的最早文献,所述时间在1280年前后,此时元世祖刚刚完成全国统一。
  史料二:河南地区的煤炭开采历史也很悠久。元代文集中涉及的地区有郑州、安阳、渑池等地。但是出现“煤炭”的文章只提到郑州的密县、荥阳:“公名廷佐,字君卿,至元二十四年,岁在丁亥之正月,来守是郡公兴利之心,无时少置,询知民间日用柴薪价重,荥阳南天里,密县王寨村有古炭穴蹀迹,废弃既久,虽土人亦莫知其可以供。公建议召募人众,二处凿井,起立窑座,岁余之间,厥功乃成。阖郡之人民皆用焉。比之柴价,省减数倍,实为百世之利。公议凿井之初,以炭至汴梁,陆路才省两舍,车运登舟,贩于汴城。鬻者获利,浚汴之举,自此始焉。既而允议于上官,亲董其役,梗舟之树,伐去万余,平其两岸,深其中流,二旬而毕。今也船筏通行,煤炭源源连樯达汴,果践前谋,民赖其利。”
  以上都是元代留下的史料。有一种说法,最早使用“煤”这个名词的人是李时珍,但上面的两则史料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使用“煤”这个名词早了很多。
  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殖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被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黑色可燃性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说,我们今天使用的煤,是亿万年前的植物或动物。
  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
  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
  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
  在地表常温、常压下,由于氧气不能渗入地下分解那些植物,堆积在停滞水体中的植物遗体经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转变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后,由于盆地基底下降而沉至地下深部,经成岩作用而转变成褐煤;当温度和压力逐渐增高,再经变质作用转变成烟煤至无烟煤。泥炭化作用是指高等植物遗体在沼泽中堆积经过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腐泥化作用是指低等生物遗体在沼泽中经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腐泥的过程。腐泥是一种富含水和沥青质的淤泥状物质。冰川过程可能有助于植物遗体汇集和保存,进而成煤。
  ……

展开
目录

引子 十方世界
第一章 山不在高
第二童 苍天圣土
第三章 乌黑的太阳石
第四章 爝火燃回
第五章 苟志于仁
第六章 有效分蘖
第七章 谁有芭蕉扇
第八章 吾土吾民
第九章 众口铸金
第十章 春绽新蕊
后记 虹始见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