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博260万人关注的心理咨询师张银玲代表作。
2. 这是一本写给大众读者的心理疗愈指南,解救深陷“穷忙焦虑”困境中的你。
3. 中国心时代父母研究院院长、中国心理学学会心理讲师总督导王纪琼作序盛赞,心理咨询师、微博大V刘爱民、微博千万用户关注的法律博主雷家茂律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张兰鸽、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刘宁联合推荐。
我们为什么会自卑?
你为什么太在乎他人的评价?
如何才能有效控制和管理不良情绪?
……
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常常因为心理和情绪问题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已经深陷其中。
本书深度剖析了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包括如何接纳自我、如何走出孤独等8堂应对心理问题的课程,指导你学会对其进行科学管理,重获自信勇敢的人生。
想好好学习,但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该怎么办
来访者思思告诉我,她以前的学习成绩很好,颇受老师喜欢。可上了高中,她的成绩下降得厉害,这让她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我问她:“当你在准备考试时,你会想到什么?”
她说会想到最好的闺密,她之前的成绩一般,但如今却比自己的要好了。
对思思来说,曾经的学霸光环褪去、不能掌控自己的成绩等这些担忧一直存在于她的潜意识之中。想要解决她的焦虑,就必须消除这种担忧。
在思思的认知里,闺密的成绩不可以超越自己。一旦她的认知被打破,就会产生不安。就像斑马一样,如果周围有狮子,它就无法安心吃草。
斑马的紧张感有助于它们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吃掉。人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我们应对当下的困境,可过度的焦虑只会使得我们失去信心。
思思白天不能集中注意力,晚上又常常失眠。这形成了某种恶性循环。
有位心理学家说:“如果改变认知对你来说很难,那么一个最大的可能就是——你追求改变和成长的方式是错误的,是不符合自我发展规律的。”
换句话说,思思总达不到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因为她的思维方式是错误的。她错在将学习与他人连接在了一起。
思思不接纳现状,或者说不接纳一切与目标不相符的状态或结果。
这是她个人出现问题的根源。
为什么“不接纳”就会导致目标很难实现呢?
或许,我们可以用一些与心理学和大脑科学相关的知识来解释。
很多时候,当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出现时,大脑就会把它看成一种威胁,并由此释放一系列压力激素。而这些压力激素会让我们产生紧张和焦虑感,并促使大脑想办法改变此时的状态,以消除痛苦。
压力激素和焦虑感当然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适当的压力激素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行动效率。不过,这种压力激素只会在处理某种特定类型的目标(明确、短期可完成、属于掌控范围内的执行类目标)上有效。
举个例子,假设你要背50个英语单词。因为你已经有了基础,对这项任务很熟练,在这时,给你一些压力,反而有助于提高你的效率,使你更快地达成目标。
但如果这个目标是长期的,或是你掌控不了的,又或是需要大量发散性思考和创造力的,那么压力激素就会起反作用。
因此,对思思来说,成绩的下降打破了自己是完美的这一幻想。
不肯接纳挫败,改变就会变得困难。如果思思想要摆脱注意力不集中的现状,首先就要处理好心态和情绪问题,承认自己是不完美的,这才是最关键的。
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目标。对已经完成的目标,要与从前的自己比,要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心情就会好一些。
少一些患得患失,少一些对自己过高的要求,多给自己一段时间,逐步让状态好起来。
还有一些别的因素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最关键的就是手机的影响,所以要控制玩手机的时间。
周末放假时,可以选择去图书馆阅读,也可以选择与家人谈笑风生,可以做一顿可口的美食,也可以去户外郊游……返璞归真,回归最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回归自己的初心,这对身心很有益。
当然,也可以做正念冥想练习。比如,给自己3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当你发现自己走神了,就深吸一口气,同时把注意力带回来,其他什么也不用想。
不断重复做练习,直到你走神的次数越来越少,专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
坚持练习,你就能在第一时间内敏锐地觉察出自己的注意力是如何飘走的,并且你的专注力也会得到提升。
对学生来说,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原因有很多。譬如,心理压力太大,学习目的不明确,过度疲劳……但不管是什么因素,都要对内外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学累了就休息,太紧张就去运动放松。只有找到根源,才能将自己的学习状态调整过来。
第一章 内在勇气篇
想好好学习,但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该怎么办
数学成绩不好,讨厌数学老师,原来有心结
一到正式考试就考不好,是怎么回事呢
从实验班到普通班,总看不惯同学,该怎么办
陷入思维怪圈的优秀高中生
到底该如何选择专业
第二章 接纳自我篇
努力考上了大学,却想退学
挂科专业户
大学毕业三年,却没办法工作
上大学后,我抑郁了
第一名的烦恼
和妈妈吵了一架,我想退学了
第三章 原生家庭篇
童年阴影真的会相伴一生吗
原生家庭,究竟在影响着我们什么
强迫性重复:命运之轮在你的潜意识中运转的秘密
每个人都是自我世界的创造者
发现自己和母亲越来越像,为什么
不断地重复父母的亲密互动方式,如何避免
不想谈恋爱、不想结婚的女孩
第四章 超越自卑篇
克服情感困扰,你需要这样做
找到你的安全感,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找到你的潜意识,不断驱动人生向前奔跑
父母带给你的伤害,你可以选择不原谅
斩断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重获幸福
第五章 走出孤独篇
你的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吗
总是挤眉弄眼的孩子
怕脏的男孩
致父母:孩子的性格,是你们造成的
教育孩子,选择威严还是民主
学会放手——爱孩子的最好方式
做孩子的榜样,给孩子内在的力量
第六章 共情沟通篇
发现孩子抑郁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孩子情绪不稳定,如何帮助他学会自控
孩子患上焦虑症怎么办
发现孩子孤僻怎么办
面对孩子的早恋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孩子玩游戏上瘾,如何助其克服游戏的诱惑
孩子叛逆赌气,该如何教育
面对孩子的厌学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我对妈妈总是爱不起来
弟弟为什么要出生,我最讨厌的人是弟弟
爸爸妈妈离婚后,我的艰难处境
第七章 内在疗愈篇
全面认识自己,走进自我的内心世界
内心充满了各种矛盾,它们来自哪里
总是不能摆脱低自尊,怎么办
总是自我否定,如何克服
情绪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为什么我总是找到渣男友
第八章 隐藏的人格篇
你知道你在自我攻击吗
谁能给我半小时好睡眠
战胜拖延与抑郁,发现自己的改变
重新塑造自我,成为内控者
被长期霸凌后,如何重新相信这个世界
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你需要这样做
改变错误的沟通方式,学会认同
苗条的诱惑,怎么样让自己变得更美
如何战胜恐惧与胆怯,走向自信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不论你是为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惑,还是疗愈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抑或是关注自我成长,请阅读本书,相信你会有收获!
——心理咨询师、自媒体人 刘爱民
与张老师数次合作讲课,我被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庞大的知识储备、富有亲和力的讲授方式所折服,也学到颇多心理学知识。
——律师、法律博主 雷家茂
本书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理论性与实操性、科学性与教育性,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张兰鸽
本书结合了众多案例,既言之有据,又有内在的逻辑,值得一看!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