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劳心者定律(第二版)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由京东配书)
  • ISBN:
    9787519608460
  • 作      者:
    门睿
  • 出 版 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1.效应、法则、理论等,往往较难理解,本书通过一个个从成功故事里提炼出来的小故事,经过通俗解读,不仅形象、幽默、风趣,还能使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知识储备。
    2.可以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劳心者指出一条科学而又可行的道路,并在实践中披荆斩棘,通往胜利。
    3.书中选取条目与市场上的同类书相比,更全,也更常见,能起到提示和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
作者简介

门睿,高级编辑,经济日报出版社原总编辑,有着数十年的编辑工作经验,推出众多广受市场和读者欢迎的图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有许多寓简于繁的定律,因其形象传神,而被人们大量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其实,生活是一门艺术,最需要的是经验和智慧,再加上修行的悟性和勤奋。本书看似简单的定律汇编,但这些都是从一个个的成功故事中提炼出来的。能使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谈话更形象、幽默、有趣、时尚,丰富知识储备,使人博学。内容联系实际,来自生活,对管理者有提示和抛砖引玉作用,可以借鉴其一而反三。


展开
精彩书摘


    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 · 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停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带来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没有清洗掉的涂鸦,很快墙上就会被画满乱七八糟的线条;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这就是“破窗效应”的表现。
      纽约市交通警察局局长布拉顿受到了“破窗理论”的启发。纽约的地铁被认为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针对纽约地铁犯罪率的飙升,布拉顿以“破窗理论”为师,号召所有的交警认真推进有关“生活质量”的法律,并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结果,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幅好转。他的做法显示出,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温床,若能针对这些看似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违章行为大力整顿,便可以大大减少刑事犯罪。
      在日本,有一种被叫作“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日本的企业将有油污、不清洁的设备贴上具有警示意义的“红牌”,将藏污纳垢的办公室和车间死角也贴“红牌”,以促其迅速改观,从而使工作场所清洁整齐,营造出一个舒爽有序的工作氛围。在这样一种积极暗示下,久而久之,人人都遵守规则,认真工作。实践证明,这种工作场所的整洁对于保障企业的产品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的东西人们会尽量保护它,而差的则会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任其变得更坏。对于影响深远的“小过错”采取“小题大做”的方式去处理,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及时修好“第一块打碎的窗玻璃”的明智举措。


展开
目录

蝴蝶效应   / 1
    “分粥”规则 / 4
    节俭悖论 / 7
    分马的启示 / 9
    霍桑效应 / 12
    木桶原理 / 15
    鲶鱼效应 / 17
    囚徒困境 / 20
    香肠法则 / 23
    梅菲定律 / 26
    帕金森定律 / 28
    第二十二条军规 / 31
    蘑菇管理 / 35
    皮格马利翁效应 / 37
    彼得原理 / 40
    哈默定律 / 42
    霍布森选择 / 45
    二八法则 / 48
    印象管理 / 51
    破窗效应 / 54
    破窗谬论 / 56
    科斯定理 / 59
    墨菲定律 / 62
    羊群效应 / 65
    印刻效应 / 68
    印加效应 / 71
    看不见的手 / 74
    德西效应 / 77
    信息不对称 / 80
    用脚投票 / 83
    大笔开支好通过 / 85
    不值得定律 / 88
    没有相同的树叶 / 91
    路径依赖 / 94
    群体思维 / 97
    过度理由效应 / 99
    卡诺莎觐见 / 102
    七年之痒 / 105
    差一点情结 / 108
    酒与污水定律 / 111
    华盛顿合作定律 / 114
    赫克金法则 / 117
    爆冷门效应 / 120
    搭便车理论 / 123
    康德的“魔桥” / 126
    麦穗哲理 / 129
    “两分法”悖论 / 131
    钟摆理论 / 134
    普罗塔哥拉悖论 / 137
    第二只鞋 / 140
    秃头论证 / 143
    入境随俗论 / 146
    “一度”效应 / 149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 152
    “逃票乘车”理论 / 155
    试错理论 / 157
    手表定律 / 160
    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 / 162
    官窑机制 / 165
    鳄鱼悖论 / 168
    威尼斯商人陷阱 / 171
    劣币驱逐良币 / 173
    阳光法则 / 176
    凡勃伦效应 / 179
    边际效用 / 182
    要大炮还是要黄油 / 18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188
    理发师悖论 / 191
    海恩法则 / 194
    日清日毕 / 196
    “斑马经济”与“小狗经济” / 199
    “酸柠檬”怎么吃 / 202
    奥卡姆剃刀 / 205
    叫板理论 / 208
    莱斯托夫效应 / 210
    纳什均衡 / 213
    汤浅现象 / 216
    麦吉尔定理 / 219
    光环效应 / 222
    热炉法则 / 225
    淡化效应 / 228
    登门槛效应 / 231
    “紫牛”风 / 234
    达摩克利斯剑 / 237
    马太效应 / 240
    博弈论 / 243
    跷跷板效应 / 246
    煮蛙效应 / 249
    里昂惕夫悖论 / 252
    达维多定律 / 255
    零和理论 / 258
    多米诺效应 / 261
    “海盗分金”模型 / 264
    斯芬克斯之谜 / 268
    投射效应 / 271
    鹰和人都吃鸡 / 274
    青年帕金森无价值病 / 277
    钱穆制度陷阱 / 280
    屋顶理论 / 282
    帕累托最优原则 / 284
    米兰达警告 / 286
    谷堆论证 / 288
    巴纳姆效应 / 291
    挤出效应 / 293
    苛希纳定律 / 296
    刺猬理论 / 29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