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卖点
鲁迅文学奖、中国好书奖、“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胡学文重磅中篇小说集。
苏童、李敬泽、贺绍俊、谢有顺、王春林等多位知名评论家、作家盛赞。
本书收录的《内吸》入围2020年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排行榜优秀中篇小说篇目。
胡学文多部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广受好评。
继长篇巨制《有生》之后,再次书写关于普通百姓坚韧与质性的中国故事。
圆背精装,装帧精美。
内文采用洁白的健视双胶纸。
编辑推荐
胡学文小说质朴而深邃,对人性和生命有着独特的思索,文字间充盈张力,极富力量感和穿透力,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实质,善于挖掘普通民众内心的质性和韧劲。对于社会普通人群生存困境和精神处境的执着关注、审视与反思,使其作品兼具了现实质感、人文情怀与思想深度。
胡学文在五个中篇小说中不断寻求突破,引领读者穿越幽暗的现实,抵达生命与灵魂。现代人内心隐秘的存在焦虑在他的笔下纤毫毕现。胡学文对存在的荒诞与虚幻感的捕捉和描摹,是作家在现实主义边界的积极探索。
《逐影记》收录了胡学文近三年来发表的五篇中篇小说:《去过康巴诺尔吗》《逐影记》《内吸》《白梦记》《丛林》。五篇小说聚焦社会底层平凡人物,观照他们的生存处境和精神困境,通过现实主义的笔法,挖掘出人物内心深处无以名状的存在焦虑,展示了现代人被异化的精神困境,以此追问与探询的是有关存在与虚无、现实与荒诞、绝望与反抗之间的艺术辩证命题。如《白梦记》描写了吴然因过失杀人入狱,父亲吴子宽为寻求事件的真相而产生的实实在在却无以名状的存在焦虑。作者试图向读者展示,唯有直面苦痛,才能探测世界的本质与本相。
活在世上,终有一怕。怕恶鬼,怕疾病,怕穷困,怕背叛,怕陷阱,怕前途断送,怕锒铛入狱。各有各怕,不是这就是那,概莫能外。而米东清怕的是这条一月走一次的路,一月去一次的村庄,还有硬着头皮说的那些话。有的怕可以躲,有的怕只属于自己,如影随形,躲逃不掉。
——《逐影记》
他原本就是一只麻雀,却被插上老鹰的翅膀,被无形的巨手扔到高空,每时每刻都提心吊胆。吴子宽想落到地上,他只想成为踏实的麻雀。那么就必须从无形的手掌中挣脱。那笔巨款是炸药,也可以成为扳手,哪怕撬开半条缝隙呢。
——《白梦记》
我入职就到了报社,再未变动,而表妹三天两头地换,导购,收银员,房产中介,售票员,健康顾问,理财顾问,等等,用妻子的话说,没有表妹干不了的,但没有表妹能干久的。某些时候确实是表妹的原因,但更多时候不怪表妹。她不肯示弱,不肯忍让,不肯屈服,未必是她的错。可话说回来,她算什么呢?既不是英雄也不是斗士,为什么就不肯改改脾性呢?哪怕她从身体里抽出一根肋骨,也不至于三十五六了连个稳定的睡觉地方都没有。
——《去过康巴诺尔吗》
创作谈
消失的及正在消失的
世界上的物种已经消失许多,有一些正走在消失的路上。从天空到陆地,从陆地到海洋。有的你听过或者见过,有的可能从未听过见过,因为太过遥远。濒临灭绝,这个词倒不陌生,电视上、书籍上,频频见到这个词的身影。这些物种该是包含了人类。世界上消失的民族很多,如苏美尔人、阿卡德人、赫梯人、埃兰人、古埃及人,当然不只这些,还有很多。民族消失了,其创造的文明便黯然失色。至于原因,有些比较确切:气候、环境、战争、瘟疫,等等。但有一些真的很难确定,虽然不乏论述,但并不翔实可靠,所以可信度不高。这是文学的母题之一,当然,那需要鸿篇巨制,中篇难以承载。
我曾经想写一篇与动物,比如猴子有关的小说。据说某些餐馆出售活猴,食客可以如挑鱼一样选择,那些被关进笼子的猴子知道被选中的命运——这些精灵实在是太聪明了,所以当食客前来挑选时,猴子们互相推挤,然后将最弱的一只推至最前端。群体暴力?我不知用“残忍”还是别的词来形容,更难以想象那些人是怎么咽下去的。烹煮过程我几乎没有勇气描述。听友人讲述后,我是想写的,但就像写吃猴的过程一样,我始终没有勇气。
然后,与遗鸥相遇。濒临灭绝的鸟类之一。必须承认,我孤陋寡闻,若不是去康巴诺尔湖,我不会认识遗鸥。
我有许多记者朋友,他们给我讲述过采访的种种经历,说出来有些难为情甚至令人厌恶不齿,但出于压力或大家心知肚明的原因,虽不齿,还是必须屈从。初听,我很吃惊,当然这从另一方面再次证明我的孤陋寡闻。那时,我并未打算就此写一篇小说,浮光掠影是小说的大忌。
可某一天,我突然想起遗鸥。提及康巴诺尔,提及某个人的名字,我就会想起,遗鸥一直栖息在记忆的枝杈上,那些杂乱琐碎的故事便活起来,连缀成篇。
我许多小说以坝上为背景,当然,那个坝上是文学的坝上,我将人物和故事移植过来,须确保他们适应土壤,长势繁茂。但具体地名多为虚构。这一篇我用实名,那是真实的康巴诺尔。主角表妹当然是虚构的。祝福她!
逐影记
白梦记
丛林
内吸
去过康巴诺尔吗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