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智慧社会建设背景下大数据与图书馆管理研究
0.00     定价 ¥ 52.00
图书来源: 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由京东配书)
  • ISBN:
    9787549852154
  • 作      者:
    李杏丽
  • 出 版 社 :
    吉林摄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精彩书摘
  《智慧社会建设背景下大数据与图书馆管理研究》:
  二、图书馆管理的特点
  (一)总合性
  所谓图书馆管理的总合性,从空间上来说,它贯穿在一切图书馆活动中,存在于图书馆活动的一切方面和一切领域,凡是有图书馆活动的地方,就有图书馆管理存在。从时间上来说,它与图书馆共始终。在中国商代,不仅有藏书之所、掌书之人,而且有管书之法。商代设史官掌管藏书,虽然这一时期尚未形成书籍分类和编目体例,但对藏书的管理已存在一定之法。商代史官在甲骨片编联成册之后,为便于查找,在储藏中采用标签形式将其标示。另据英国考古学家伍利(Leonard Woolley,1880-1960)1930-1931年在幼发拉底河口附近的乌尔(Ur)发掘出的400多块泥版文书和1000多块残片,发现泥版文书中的经济资料是按主题和年代排列的,泥版还挂有内容简介标志牌。经专家鉴定,这些泥版文书是一所寺庙图书馆收藏的,大约存在于公元前3000年。这是国外存在最早的藏书管理,代表着国外最原始的图书馆管理思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形态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传统的纸质图书馆可能会逐渐萎缩,虚拟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或网络图书馆将登上历史舞台。但笔者认为,只要还存在图书馆活动,不管其形式如何,仍然离不开管理。因此,在图书馆发展的长河中,管理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在图书馆系统中横贯各个层次、涵盖一切领域,具有总合性。
  (二)协调性
  协调性,就是调节和改造各种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能够相互适应,按照事物自身固有的规律在整体上处于最佳的功能状态。图书馆管理与其他业务活动不同:
  首先,从活动的对象来看,一般业务活动总以某个特定的具体事物作为自己的对象,如文献采选以图书馆未收藏的新书、新刊、新报、新光盘等文献载体为对象,分编工作以图书馆已采购回来的新文献为对象,咨询服务以读者为对象等。但是,图书馆管理在一定意义上却是以图书馆系统的各种业务活动为自己的对象,是在一个整体上对所有这些业务活动、这些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部的各种要素之间进行协调的活动。因而与各种业务活动相适应,就有协调这些活动的采访管理、分编管理、借阅管理、咨询管理等形式,这些管理活动是通过协调各种业务活动而间接地对它们起作用,从而改变它们的存在状态。
  其次,从活动的任务来看,一般的业务活动都有自己特定的具体任务,如为了购回本馆读者所需要的文献,为了改变文献的形式特征,为了将读者所需要的文献传递给读者,对读者进行信息检索技能培训,或者是为读者提供咨询课题的解答方案等。而图书馆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协调人们活动的状态和过程,使图书馆各种业务活动的要素建立某种有序的优化结构。所以,图书馆管理是一种柔性的组织化社会化活动,图书馆管理者一般并不直接从事信息产品的生产或信息服务活动,他们主要是通过协调各种业务活动的内外关系,特别是馆员之间的关系以及馆员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在共同目标即最有效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的指引下,跳跃彼此在方法上、时间上、力量上或利益上存在的分歧和冲突,统一步调,使图书馆的各种业务活动实现和谐运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变革性
  管理在本质上是变革活动,是使人获得真正自由的活动。“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迅速的、不断的、根本的变革。唯一不变的事就是变革。”图书馆管理也不例外。从现象上看,图书馆管理有保守的一面,它要维持图书馆系统一定程度的稳定,要用一定的原则、规章制度约束图书馆的成员。但是,保守性、束缚性只是使图书馆获得发展、使个人获得真正自由的手段,因而是暂时的、相对的。稳定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因为图书馆系统中的人、财、物、信息等要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图书馆系统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要实现对图书馆的真正有效管理,目标和计划就要反映对象的变化,协调活动就要使系统内外因素的配合在变动中趋向合理,要不断通过信息反馈实现对图书馆的动态控制,要根据图书馆的发展改变失去合理性的规章制度。由此可见,图书馆管理的变革性是由图书馆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具有客观性。图书馆管理的变革性更主要地表现在它的发展演化上。图书馆管理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要反映图书馆的变化,不仅反映图书馆现时的变化,而且要反映图书馆变化的趋势,还要反映趋势的转变,这只有通过科学预测、设立目标、制订计划、完善组织、实施控制等一系列动态管理活动反复循环才能实现。
  (四)组织性
  图书馆管理的组织性一方面指的是图书馆管理活动总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如学校图书馆、科学图书馆、企业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工会图书馆等)进行的,这种组织是由进行管理活动的人所组成的一个有序结构。组织既是管理的主体,因而任何图书馆管理都是由一定的组织机构(特定的图书馆)来进行的;同时,组织又是管理的对象,因为任何图书馆管理都是对一定组织(特定的图书馆)的管理,孤立的个人,离开了一定组织的人,是无所谓图书馆管理的。另一方面,它指的是图书馆管理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组织活动,这种组织活动将分散的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能够不断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物质和社会双重结构的过程。这种组织过程既把各种离散的、无序的事物结合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组织系统,这是图书馆管理活动得以进行的物质和社会实体;同时又能不断地根据变化着的外部和内部情况,对管理活动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以寻求相适应的最佳物质与社会的匹配关系,使图书馆系统朝着管理的目标运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概述
第一节 图书馆发展概述
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第三节 大数据对图书馆的影响
第四节 智慧社会与图书馆发展

第二章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管理理论
第一节 图书馆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 图书馆管理的职能
第三节 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原理
第四节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

第三章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行政管理
第一节 图书馆行政管理概述
第二节 图书馆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
第三节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第四节 图书馆财务管理
第五节 图书馆的管理者与领导者

第四章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知识管理
第一节 知识管理概述
第二节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第三节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第四节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
第五节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撑
第六节 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

第五章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信息管理
第一节 图书馆信息检索
第二节 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
第三节 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

第六章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质量管理
第一节 质量管理理论基础
第二节 质量管理理论与图书馆建设
第三节 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构建
第四节 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

第七章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安全管理
第一节 图书馆设备管理
第二节 图书馆的安全保卫与消防安全管理
第三节 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
第四节 图书馆网站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