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身心观念的变迁:心理学与现代戏剧表演的交织与互动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由京东配书)
  • ISBN:
    9787104052319
  • 作      者:
    尉恒维
  • 出 版 社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尉恒维,男,出生于1983年9月。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戏剧戏曲学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是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戏剧影视“高峰”作品创作建设研究》课题组成员:中央戏剧学院科研项目《表演心理学研究》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表演艺术领域中人的行为艺术、表演创作主体的心理分析、心理学与话剧影视表演演员心理技术理论交叉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发现心理:表演如何与心理学结缘
第一节 表演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与分化
二、从艺术心理学到表演心理学
第二节 戏剧表演心理学研究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一、从学术史上看
二、从现实意义上看
第三节 戏剧表演心理学是研究导演和演员创作心理规律的科学
第四节 现代戏剧的“内在真实”转向:表演的逻辑性问题
第五节 演员创作过程的生理分析
一、感官与意志调控
二、情感与思维特征
第六节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心理机制
第七节 马斯洛与精神分析理论
第八节 梅耶荷德与中日传统戏剧

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理论与表演体系的互动撷萃
第一节 现代心理学动因维度下的表演创作
第二节 情绪记忆: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到美国方法派
一、“情绪记忆”理论的提出与局限
二、波列斯拉夫斯基对“情绪记忆”的精神分析维度探索
三、情绪理论维度与演员的感官博弈
四、行为主义维度
第三节 审视傀儡:认知心理与现代表演的文化观念
一、向傀儡学习与“替代”的焦虑
二、接受机械傀儡中的感官博弈
三、“来自未来的幽灵”:机械傀儡的双重隐喻
第四节 从身体到官能:心理学在跨媒介表演体系之中
一、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
二、电影表演的体系发展
三、电影表演训练方法的自我辩护
第五节 “自我实现”的魅力
第六节 行为主义与皮亚杰学派:与观演关系的互联
第七节 演员“游戏感”的心理学依据

第三章 演剧体系中典型人物行为的心理根源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说:人物性格的内在依据
一、精神分析学说的相关理论分析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视角下的角色行动分析与构建
三、拉康精神分析学视角下的角色行动分析与构建
四、荣格与齐泽克精神分析学视角下的角色行动分析与构建
五、从精神分析学说剖析人物性格特征——以《哈姆雷特》为例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说与观众审美
第三节 马斯洛层次与精神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角色行动分析与构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视角下的角色行动分析
二、马斯洛基本需求层次对于戏剧人物塑造的启示
三、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郁达夫《沉沦》中的人物角色

第四章 现代心理学语境中的表演“心理技术
第一节 现象学心理学下的斯坦尼方法批判
一、科学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现象学
二、整体心理学与体验表演论的历史性转换
第二节 解释心理学对体验派表演方法的阐释
一、施莱尔马赫与狄尔泰方法论下的心理生命体验
二、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下“主体”的转向
第三节 语言学转向对斯氏表演方法的影响
一、语言与人类主体的崩解
二、后语言与后结构中的心理主体转变
三、社会建构论中的心理技术阐发

第五章 言说着的戏剧:演员意志与观众互动
第一节 演员能否拥有“自我”:从戏剧中的“疯”说起
第二节 互动中的心理调整:如何克服困难与恐惧
第三节 观众的审美心理如何影响戏剧
第四节 演员如何抓住观众

第六章 中国演剧学派的建构与戏剧表演心理学
第一节 话剧民族化视角下的民族心理
第二节 植根于中国土壤里的形象
一、北京人艺演剧学派
二、海派
三、黑土地派
第三节 中国古典表演理论中的心理意识概说
一、潘之恒的戏曲表演理论
二、冯梦龙对演员表演的要求
三、李渔的戏曲演习论
第四节 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心理机制
一、指事要有交代,表演讲究分档
二、身段要合路子,表演要归家门
三、大身段守家门,小动作出人物
第五节 焦菊隐“心象”说理论与中国传统审美心理
一、“心象”说与作为“他者”的斯坦尼体系
二、“心象”与中国传统审美心理
第六节 黄佐临的写意戏剧观
第七节 假定性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