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技术管理及其应用研究》:
(2)对路基用土的规定
在现行交通行业工程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及《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02-2013)中,对公路路基用土还有如下规定:
路堤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采用盐渍土、黄土、膨胀土填筑路堤时,应遵照国家或行业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于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范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公路路堤填料。确实需要采用时,必须采取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处理,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渣、粉煤灰等材料,均可以用作道路路堤的填料,其他工业废渣在使用前应进行有害物质的含量试验,避免有害物质超标,污染环境。
捣碎后的种植土,可以用于路堤边坡的表层,作为绿化用土。路基填方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强度。
为了节约投资和少占耕地农田,一般应尽量利用附近路堑或附属工程(如排水沟等)的弃土作为填料,或者将取土坑布置在荒地、空地或劣地上。
2.路堤基底的处理
路堤基底的处理是保证路堤稳定、坚固的重要措施。在路堤填筑前进行基底处理:能使填土与原来的表土密切结合;能使初期填土作业顺利进行,能使地基保持稳定,增加承载能力;能防止因草皮、树根腐烂而引起的路堤沉陷。对于一般路堤基底的处理,除按照清理场地的要求进行外,还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基底土比较密实,且地面横坡不陡于1:10时,经碾压符合要求后可直接在地面上修筑路堤,但在不填不挖或路堤高度不大于Im的地段,应清除草皮、树根等杂物。在稳定的斜坡上,横坡为(1:10)-(1:5)时,基底应清除草皮。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形,台阶的宽度不小于1m,高度不小于0.5m。如果地面横坡超过1:2.5时,外坡脚应进行特殊处理(如修护墙和护脚等)。
当路基稳定受到地下水影响时,应予拦截或排除,引地下水至路堤基础范围之外,然后再进行填方的压实。
当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当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进行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在深耕地段,必要时还应将松土翻挖、土块打碎,然后回填、整平、压实。当经过水田、池塘或洼地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打砂桩、抛填片石或石灰(水泥)处理土等措施,以保持基底的稳固。
在路堤修筑范围内,原地面上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进行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
3.路堤填料的填筑
(1)填土路堤的填筑方式
路堤填筑必须考虑不同的土质,从原地面逐层填起,并分层进行压实,每层的厚度随压实方法而定。填筑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水平分层填筑
水平分层填筑,即填筑时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进行填筑。如果原地面不平,应从最低处填起,每填筑一层后,经压实后再填筑上一层。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操作方便、安全,压实质量容易保证。
2)纵坡分层填筑
纵坡分层填筑宜于用推土机从路堑取土填筑距离较短的路堤,并依纵坡方向进行分层,逐层向上填筑,在原地面纵坡小于200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施工。
3)横向全高填筑
横向全高填筑即从路基一端按横断面的全部高度,逐步推进填筑,这种填筑方法仅用于无法自下而上填土的陡坡、断岩或泥沼地区。但此法对所填筑土料不仅不易压实,并且还有沉陷不均匀的缺点。为此,应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如选用高效能的压实机械,或者采用沉陷量较小的砂性土或废石方作为填料,或者采用混合填筑法,即路堤下部全高填筑、路堤上部水平分层填筑等。
(2)沿横断面一侧填筑的方法
当需要加宽路堤时,所用填土应与原路堤用土尽量接近或为透水性好的土,并将原边坡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状,分层进行填筑,并碾压到规定的密实度。严禁将薄层新填土贴在原边坡的表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