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生活里的中医养生
0.00     定价 ¥ 39.80
图书来源: 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由京东配书)
  • ISBN:
    9787523503881
  • 出 版 社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娄政驰,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学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届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齐鲁伤寒学派”传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教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仲景书院“仲景国医传人”,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河南省中医师承教育工作优秀医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科普专家,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优秀科普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优秀科普工作者,河南省康复医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科普学会家庭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中医文化与人文关怀”教育基地负责人,河南省教育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指导老师。
  在高校开设并讲授“中医学”“中医体质学”“中医养生学”“趣味中药”“中成药的合理应用”“细说女子那些事”“非遗里中医药”“中医学(双语)”“中医临床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等课程。
  主讲“中医体质学”为河南省教育厅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河南省教育厅线上本科课程,获河南省“中医学”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一等奖、河南省教育厅师德征文一等奖、河南省教育厅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曾获全国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高等教育组微课二等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受学生欢迎奖、河南省教育厅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青年组二等奖。
  
  于朝锋,男,河南省汝州市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员,中西医结合医师,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氏中医外科第八代传承人,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中医药学术流派于氏嗣善堂中医外科流派传承人,河南省名中医李中玉教授学术思想继承人,河南国医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医大师唐祖宣学术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医古文分会委员,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理事。
  先后师承中国中医药翻译专家、中国著名书法家朱忠宝教授、河南省名中医李中玉教授、国医大师唐祖宣教授、全国著名医古文专家及中医药文化专家许敬生教授。传承名家学术思想,融合各家优秀中医诊疗理论,临证擅用经方加减,重视疾病预防和康复调养,常“辨证、辨病、辨体质”相结合,重视扶正固本。曾参与《中医健康典故》《长寿歌——古代健康长寿诗文选读》等中医相关书籍的编写工作。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大型传统文化类节目《我是中医传承人——岐黄寻宝》栏目总体策划运营。
  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擅长运用凤凰散、麒麟膏、太乙灸等家传药方治疗各种外科疾病,尤以治疗妇女乳腺疾病非常有效。并将家传“太乙灸”配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制出“百岁谷透骨活络灸”,并正式量化生产,服务更多患者。2016年,成立河南国医医学研究院,先后开设河南橘香园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豫医会中医馆等,将特殊中医药诊疗方法通过培训教育传递给更多同人。2017年,注册成立河南沃象药业有限公司,联合众中医名家、大家,深度挖掘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的经方、验方,并对之进行全方面的研究,针对性的开发一切实有效的产品。2019年4月18日,发起召开“河南省健康科技学会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筹备会”,将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发扬。
  
  王晨琳,硕士研究生,现任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郑学农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传承人,河南省康复医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现任新乡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中医学教研室教师,于新乡医学院及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讲授“中医学”“中医体质学”“穴位密码”“非遗里的中医药”等课程,于新乡医学院国际学院讲授“中医学”课程,并对留学生进行拔罐、刮痧、艾灸、针灸等中医特色治疗的临床带教。曾荣获新乡医学院师德主题征文三等奖、新乡市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三等奖、新乡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诗歌朗诵比赛优秀奖。曾于《大河健康报》发表多篇中医科普文章。获河南省中医药文化著作出版资助专项,合著者第三位。发表《祛风清肺方治疗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观察》《仲景文化融入西医院校中医学思政教育路径探析》等多篇论文。参与河南省本科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建设、河南省线上本科课程建设、河南省养生保健知识推广基地建设、“中医体质学”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擅长运用针灸、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疼痛性疾病;运用经方治疗内科及妇科杂症;运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粉刺、荨麻疹等皮肤病。
展开
精彩书摘
  《生活里的中医养生》:
  秋季,有人因秋高气爽而开怀,也有人因落叶飘零而悲伤。对人体来说,秋季一直都是感冒和一些“老毛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在这个气温交替的季节,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更容易受到病邪的侵袭,所以想要顺利地度过这“多事之秋”,在饮食起居等方面需要格外的注意。
  由于气候开始逐渐由热转寒,外在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秋季因此也是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的营养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因此秋季养生,是很多人所关注的话题。那么该如何正确地调养健康,维持体内的阴阳平衡呢?中医告诉你,这3件事情要少做。
  1)贪凉
  进入秋季之后,天气也开始变得凉爽,尤其是昼夜的温差变化较大,因此也是一些脾胃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本身就有溃疡的患者,更容易受到这早晚气温差异的影响,所以秋季也是调养脾胃的重要时节,要格外注意胃部的保暖,适当地添加衣物,盖好被褥,防止腹部受凉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疾。
  虽然早晚的温差较大,但白天的时候也偶尔会出现温度较高的现象,因此在饮食上,需要格外地注意,不宜多吃寒凉食物或生冷不洁的瓜果,在民间有句谚语叫作“秋瓜坏肚”,意思就是在秋天气候偏凉的时候,吃过多的瓜类很容易造成腹泻、便溏等胃肠型病症,因此在入秋之后,应当谨慎食用瓜类水果,特别是脾胃虚寒的患者,更需要谨慎,以免寒凉人体,加重脾胃的不适,而且患有消化性病症的患者,在秋季也一般讲究少吃多餐,多吃一些熟软开胃、容易消化的食物,尽量减少油腻食物的摄人。
  除此之外,秋季由于温度的适宜,是很多人外出运动的最佳时期。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不要刚见冷就穿着太多,但也不可过于贪凉,要根据外界的环境变化,适当地添加衣物。在锻炼的时候,也要等到身体发热之后,根据情况脱下过多的衣物,切忌穿着汗湿的衣衫在冷风中逗留,以免寒邪侵袭,伤及脏腑。
  2)过燥
  秋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燥气”,气候日渐干燥,会让我们的皮肤、口角出现干裂,甚至严重者还会出现便秘、咽喉干燥的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秋燥症”。由于燥邪的影响,对于本身就有哮喘或呼吸不畅的患者而言,在这一时节,这些症状往往会加重,因此在秋季,特别需要注意养阴润肺。
  在中医里面,有很多的药材具有滋阴润肺的效果,比如麦冬、沙参、西洋参等,西洋参性苦偏凉,归人肺经,能够补肺气、养肺阴、清肺火,比较适合火热耗伤肺脏气阴所导致的短气喘促、咳嗽痰少等病症。
  不过现在很多人会觉得药补不如食补,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吃一些生梨、柚子等水果,也能起到很好的润燥功效,或者是一些熬制的饮品,比如百合莲子粥、冰糖雪梨等,同样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化痰止咳的效果。
  3)乱补
  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但是进补都是有节制的,并非“乱补”,需要注意不要“无虚进补”和“无病进补”,更不要没有弄清病因就“滥补”和“乱补”。中医的治疗原则在于“虚则补之”,如果本身并没有出现虚证,就要谨慎使用补药,而且虚证在中医里面还分为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只有对症用药才能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而且进补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多多益善,因为任何补药使用过量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很多人会觉得进补时,食材越贵越好,其实并不是,进补的关键在“精”不在“贵”,凡是食疗都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的病症,要根据需要来选择。有时候生活中常见的、便宜的东西,反而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切勿用贵贱来区分食材的功效,尤其是老年人或体质虚弱的人,实用且价格低廉的食材,更容易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秋季是养生的关键时期,想要调养好自己的身体,让自己能够顺利地度过天气的凉意,抵御疾病的侵袭,少做这3件事,对身体的调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
展开
目录
一、四季养生
1.春季养生
春季气候特点
起居有时
“春捂秋冻”,怎么“捂”?
春季如何阳气足,常晒这两处!
春季防湿疹,注意哪些方面?
春季防咳喘,需要注意什么?
春季干燥“上火”怎么办?
春季要如何选择水果?
春季要注重八个方面
2.夏季养生
夏季气候特点
起居有时
夏季养生要养心
夏季感冒预防之道
三伏天里,要三注意
高温消暑要“以热除热”
夏季养生误区,你知道多少?
3.秋季养生
秋季气候特点
起居有时
秋季要小心五大疾病
晚秋寒冷宜防寒
寒露脚不露,手脚冰凉是病吗?
今天你“贴秋膘”了吗?
秋天养肺,如何养?
如何顺利度过“多事之秋”?要注意这三点
4.冬季养生
冬季气候特点
起居有时
冬季晨练如何“练”?
冬季保健“灭”四火
冬季养生“八宜”
冬季泡脚,加点中药更养生
腊八粥如何选?
冬季进补怎么“补”?
……

二、药食养生
三、经络养生
四、生活妙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