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新时代法律监督理念:逻辑展开与内涵阐释
一、新时代法律监督理念的概念及本质
二、新时代法律监督理念的逻辑展开
(一)新时代法律监督理念的问题意识
(二)新时代法律监督理念的基本定位
(三)新时代法律监督理念的逻辑边界
(四)新时代法律监督理念的根本保证
三、新时代法律监督理念的科学内涵
(一)以“民主法治”为核心内容
(二)以“法制统一”为基本诉求
(三)以“人权保障”为本质要求
(四)以“理性谦抑”为价值追求
(五)以“功能优化”为根本方法
第二章 打造适于直面行政权的检察监督
一、行政权检察监督的困境
(一)当前行政权检察监督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来自行政权的挑战
(三)检察监督的局限
二、行政权检察监督的潜在优势
(一)独立行使检察监督权
(二)客观行使检察监督权
(三)自主行使检察监督权
(四)检察监督的法律专业性
(五)检察监督的补强功能
三、检察监督直面行政权的优化方法
(一)强化独立行使检察监督
(二)充分利用外部力量
(三)传递有利于监督的必要可靠信号
(四)加强检察监督
(五)满足行政权的合理需求
四、完善检察监督的制度设想
(一)适当重塑行政权检察监督的职能布局
(二)调整监督管辖制度
(三)设置监督简易程序
(四)创新与行政主体的互动机制
(五)建立行政监督评价机制
五、结语
第三章 两种“法律监督”的概念与行政检察监督
一、导论
二、“法律监督”的逻辑和实践
(一)从“一般监督”到“法律监督”
(二)“法律监督”的可能性
(三)我国“法律监督”的三个层次
三、行政检察监督的规范内涵
(一)行政检察监督的根本面向
(二)行政检察监督的体系逻辑
四、行政检察监督的实施边界
(一)行政检察监督不得违背人大制度根本遵循
(二)行政检察监督以程序性控制为主
(三)对象限于国家公权领域内所实施的外部活动
(四)一般不直接涉及对个人是否遵守法律之监督
(五)以公共法益之一定损害为前提
五、行政检察监督体系之完善
(一)行政检察监督不等于监督“行政主体实施的活动”
(二)行政检察监督不包括侦查职务犯罪
(三)行政检察监督不包括行政公益诉讼
六、行政检察监督体系之完善
(一)监督行政执法活动
(二)监督反腐败执法活动
(三)行政司法活动本质是行政执法
(四)一般行政规范性文件
七、结语
第四章 检察机关参与行政公益诉讼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探讨
一、检察机关参与行政公益诉讼的缘起和现状
(一)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的缘起
(二)检察机关参与行政公益诉讼的现状
二、检察机关参与行政公益诉讼若干问题检视
(一)改革内部自主性不足
(二)检察机关的特殊身份影响法院审判主导地位
(三)受案范围狭窄未达到公众对公益诉讼的期待
(四)已有方案缺乏对检察机关承担败诉后果的规定
(五)实践中过高的胜诉率将增加检察机关的滥诉风险
(六)缺乏行政公益诉讼与公务员法、政务处分法及刑事诉讼法的衔接
三、完善检察机关参与行政公益诉讼的初步设想
(一)处理好自主积极改革与改革整体协调
(二)积极协调检察机关与其他组织在诉讼中的衔接
(三)明确界定公益定义并适度扩大受案范围
(四)完善检察建议以使其作为常规手段
(五)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结语
第五章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
一、人民检察院之宪法定位的历史及现状
二、人民检察院之宪法定位的影响因素
(一)我国法治结构之变革
(二)检察职权措施之变更
(三)检察社会功能之变化
三、人民检察院之宪法定位的未来走向
四、结语
第六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与人民陪审员制度之关系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从人民陪审员制度寻求合法性依据观点之评析
二、刚性约束力借鉴观点之评析
三、具体制度借鉴观点之评析
(一)关于选任机制
(二)关于管理机制
(三)关于调查取证权利
四、借鉴人民陪审员制度法制化路径的观点之评析
第七章 人大司法监督与检察院法律监督衔接机制
一、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的制度含义
(一)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的内在构成
(二)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的实践
二、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的法理基础
(一)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的正当性
(二)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的必要性
三、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的构建路径
(一)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机制的理论建构
(二)司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机制的制度设计
后 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