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终身教育概论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由京东配书)
  • ISBN:
    9787548619468
  • 作      者:
    王伯军,等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伯军,1963年生,浙江省嵊州市金庭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研究生毕业。1987年7月参加工作,曾先后任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五角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办事处副主任、上海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兼干部教育中心主任、上海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兼领导干部疗休养中心副主任。现任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会长;上海市委讲师团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学用新思想、奋进新征程”,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宣讲团成员。出版《干部素养是如何炼成的——个干部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和思考》《人才与人文——一个人才工作者的实践和思考(增订版)》《读万卷书,经万件事——一个终身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和思考》等书,发表文章30余篇。
展开
精彩书摘
  《终身教育概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家庭教育进入政策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开始在法律层面被提及。我国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其中首次提出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1954年通过的《宪法》第九十六条提出“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①除此之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这一要求在政策文件中被逐步明确。1951年颁布的《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和1952年颁布试行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分别提出“与家长取得密切联系,提高他们对子女健康的注意”和“密切家庭和学校的联系”。虽然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有限,并且当时家庭教育仅仅作为学校教育的附属品被提上政策日程,但是,家庭教育在公共政策中的出现对于其发展已是重要一步,家校合作的意识已然萌芽。
  20世纪50年代末到改革开放前,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我国大力提倡集体教育,家庭教育的功能被弱化,家庭教育的相关政策在这段时间也处于缺失状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家庭经济情况也获得了普遍改善,家庭结构逐步转变为核心家庭。家庭教育又重新与学校教育进行了关联,并出现在相关的政策文件中。
  20世纪80年代,家庭教育被重新提上政策日程。1981年的《中共中央转发全国妇联党组(关于两个会议情况及1981年妇联工作要点的报告)的通知》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关注家庭教育的起点。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和1988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也都有涉及家庭教育的内容。前者主要侧重于家庭教育对思想道德教育的促进作用,对学校教育进行补充;后者强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纵然家庭教育再次浮现于政策领域,但还是捆绑于学校教育之上,定位于学校教育的补充,政策中关于家庭教育如何实施方面的内容非常有限,尚无法给予家庭以相应的指导。
  此后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家庭教育继续在政策领域受到关注。1991年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更加具体地规定了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任务,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儿童工作纲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建立起学校(托幼园所)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创造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和家庭环境”,标志着政府开始主导家庭教育指导工作。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的局面。”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第五十条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这些政策都对社会、家庭和学校之间如何配合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强化三者之间协同的政策导向。
  至此,家庭教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基础性的探索,为后续深入、系统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世纪初:家庭教育的独立性逐渐显现
  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独立性在政策层面逐步显现,内容也更加丰富。1996年,全国妇联、教育部颁布了我国首个家庭教育工作专项文件——《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家庭教育”直接命名的政策,在之后的3年中两个部门联合配套颁布了“家长学校工作意见”“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开展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的检查与评估,从此家庭教育逐渐走上了政府主导、管理和指导的发展轨道。
  2002年5月全国妇联、教育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明确提出了新世纪第一个五年家庭教育的任务、要求以及实施措施。自此,通过家庭教育各个五年计划的承接,政策的推进具有了持续性。
  进入新世纪,家庭教育引起了广泛重视,频频出现于当时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2000年2月1日,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家庭社会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2000年3月2日,李岚清在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重要谈话报告会上强调“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工作。
  公民道德建设、品德教育这些内容成为家庭教育相关政策的主要关注内容。2000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2001年10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多处提到家庭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明确了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同时,明确了各部门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具体职责和具体任务。强调“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充分肯定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的特殊重要作用。
  ……
展开
目录
绪论
家庭教育篇
第一章 家庭教育总论
第一节 家庭概述
第二节 家庭教育概述
第三节 家庭教育的原则
第二章 家庭教育的责任与实施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 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第三章 家庭教育与政策支持
第一节 国家政策与家庭教育
第二节 国家支持家庭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四章 家庭教育与社会协同
第一节 社区与家庭教育协同
第二节 学校与家庭教育协同
第三节 社会力量与家庭教育协同

学校教育篇
第五章 学校教育总论
第一节 学校概述
第二节 学校教育体系
第三节 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
第六章 基础教育
第一节 基础教育性质和功能
第二节 基础教育的育人体系
第三节 基础教育实践探索
第七章 高等教育
第一节 普通高等教育功能与结构
第二节 成人高等教育
第三节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探索
第八章 职业教育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第二节 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第三节 职业教育新进展

社会教育篇
第九章 社会教育总论
第一节 干部教育是最体现中国模式的终身教育
第二节 职场教育是劳动者素能提升的共识举措
第三节 社区教育是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
第十章 干部教育
第一节 干部教育组织体系
第二节 干部教育组织方式
第三节 干部教育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 倡导干部终身学习
第十一章 职场教育
第一节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第二节 政府主导的职场教育与培训
第三节 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技能培训
第四节 学习型组织和工作场所日常学习
第十二章 社区教育
第一节 社区教育机构及其实践
第二节 老年教育机构及其实践
第三节 社会文化场馆的教育服务
第四节 学习型社区建设

终章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