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思想:奥地利学派视角下的经济思想史(第一卷)
0.00     定价 ¥ 150.00
图书来源: 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由京东配书)
  • ISBN:
    9787100088473
  • 作      者:
    [美]默里·N.罗思巴德
  • 译      者:
    张凤林,等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2-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默瑞·N.罗斯巴德(1926-1995),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当代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有名代表。早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的指导教师是美国有名经济史学家约瑟夫·道夫曼。后追随现代奥地利经济学的巨匠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终生致力于弘扬和发展奥地利经济思想传统。罗斯巴德从1986年起任内华达大学的讲座教授,直至去世。他还于1970年代末创立了自由意志论研究中心和《自由意志论研究杂志》(Joural of Libertarian Studies),80年代初又参与创立了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研究所,并担任副所长,随后又创立了《奥地利经济学评论》( Review of Austrian Economics ),现在名为《奥地利经济学季刊》( Quarterly Journal of Austrian Economics)。罗斯巴德一生著述颇丰,发表了几十部著作,近千篇文章。这些著述从不同侧面阐述奥地利学派的经济观和自由意志主义政治哲学观,在当代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该书是一部编年体的大部头经济思想史著作。作者罗思巴德,是当代美国有名经济学家,新奥地利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经济思想史的结晶,系在作者去世后由其在冯米塞斯研究所的同事整理出版。本书优选特点是,从奥地利学派的分析视角对于浩瀚的西方经济思想史料进行了重新审视,发掘出了许多新的思想渊源,对于以往流行的诸多史论给予了新的评析甚至批判,从而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自1995年初版后,引起广泛关注,故1996年和1999 年连续再版。在一定程度上,本书有点类似于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熊彼特也倾向于奥地利学派,且该书也是在他去世后由别人整理出版的。奥地利学派的重要思想家向来都有注重详细考证经济思想史料的优良传统。不过,《经济分析史》毕竟成书于半个多世纪前,难以接近适应当今对于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潮流。本书在很多方面超越了《经济分析史》,它无论在新史料的发掘方面还是在从新的视角解析方面,都更富有当代的气息。所以,罗思巴德的新著在这方面就有了更为特别重要的意义。本书的翻译出版对于国内学术界全面、深入地研究西方经济思想史,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思想:奥地利学派视角下的经济思想史》:
  16世纪的西班牙被称之为经院学派思想发展的小阳春时代。从那以后,它便开始急剧地衰落,不仅仅是在西班牙,整个欧洲都是如此。究其原因,部分地是由于顽固地坚持禁止高利贷的形式。这样一个禁令,已经由于自然法或神法的出现而变得毫无意义了,并且它进入基督教的思想也相当晚,可是却被人们以一种近乎永久的、非理性狂热的方式坚持和强化着。基督教世界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于高利贷禁令的系统性削弱,对于社会对收取利息的认可曾经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但是,这却是以对经院学派方法本身失去信心为长期代价的。由于固守将高利贷视为一种道德上的罪恶而加以禁止这个空壳,与此同时又日甚一日地寻找可以使商人(最后还包括职业的货币贷放人)绕过这一禁令的圆滑老道的方法,这就使得经院学派陷自身于受到不公平指责的境地,他们被指责为逃避现实的伪君子。
  对经院学派的致命攻击来自两个具有明显反差却又联合起来的阵营。一个是由处于教会之外的新教徒和处于教会之内的隐蔽的加尔文主义者组成的日益强大的团体,他们根据人们所断言的经院学派的堕落和道德放纵而谴责他们。毕竟,新教教义主要是抛弃那些圆滑老道的陷阱,精炼关于教会的学说,从而返回到人们所断言的早期基督教那种简单化和道德纯净化状态。使这种敌视达到极端典型形态的,是耶稣会,它是反对宗教改革运动(Counter-Reformation)的急先锋,这个教派从摇摇欲坠的多明我会教派那里接过了托马斯主义和经院主义的火炬。
  经院学派的第二个敌对阵营是日益兴起的世俗主义与理性主义集团,这些人在他们的私生活方面可能是天主教徒,也可能是新教徒。不过,他们主要都想摆脱其所断言的像把宗教原则应用于政治或者禁止高利贷这样一些现代生活的赘瘤。因此,隐蔽的加尔文主义者攻击耶稣会削弱了高利贷禁令,而世俗主义者则因为他们保留了高利贷禁令而批判他们。
  与经院学派为高利贷做辩护的精彩论断相比,这两个敌对阵营的哪一方都没有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们也逊色于整个经院学派与耶稣会的“诡辩论”(casuistr):把道德原则(包括自然的与神的两个方面)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具体问题。人们也许会想,诡辩论的任务应该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甚至是高尚的任务。如果普遍的道德原则存在着,那么为什么不能把它应用于日常生活呢?不过,这两组反对派团体立刻成功地把“诡辩论”这个词变成了污蔑性的字眼儿:对于其中的一派来说,它是逃避严格的道德戒律的一种方法。对于另一派而言,它则是对世界施加过时而又反动的教条的一种方法。
  那么,为什么在已经有了苏门哈特以及其他人的重要著作的情况下,天主教教会仍然坚持固守对于高利贷的形式上的禁令达两个世纪之久呢?也许是由于同样的理由,教会总是倾向于牢固地坚持绝不改变其原则,而始终按照一贯方式行事。在一个不变的外壳形式掩盖下变化其内容,长期以来不仅是天主教教会的特征,而且也是任何长寿的官僚机构所具有的特征,不论这些机构是教会还是美国高等法院的宪法解释机构。
  在天主教教会内外反对经院学派的这两个各具锋芒的团体的联盟,它们之间的分歧远远超过了关于高利贷的争吵。作为一种宗教的天主教教义,其根基是认为人能够通过其所有的能力来接近和领悟上帝,而不仅仅是简单地通过推理和感觉来接近上帝。而新教教义,特别是加尔文主义,则严格地将上帝置于人的能力之上,例如,它将在绘画与雕塑中所体现出来的人们对于上帝的可感知的爱,视为渎神的盲目崇拜,对于这种崇拜要予以摧毁,以便为真正适当的与上帝的沟通(即揭示真正的信仰)扫清道路。托马斯主义强调推理是领悟上帝的自然法甚至神法的某些方面的一种手段,这种主张遭到新教徒的辱骂,后者唯一地强调对于上帝的武断的意志的信仰。虽然某些新教徒采纳了自然法的理论,但新教的基本的锋芒是反对任何企图从人的理性的运用中来推引伦理或政治哲学的自然法。对于新教徒们来说,人在他的理性或他的感觉方面拥有太多固有的罪恶和腐败,以至于除了是一个腐败的化身之外他不可能是什么别的东西。只有对于上帝的武断的、神启的命令纯粹地加以信仰,才能被允许作为人类伦理学的基础。但是这就意味着,对于新教徒来说也几乎不存在批判国家行为的自然法的基础。加尔文教甚至还有路德教对于萌芽于16世纪、繁盛于17世纪欧洲各地的专制主义国家,并没有提供任何的防御。
  ……
展开
目录
导言
致谢
第1章 最初的哲人一经济学家:古希腊
第2章 基督教的中世纪
第3章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
第4章 晚期的西班牙经院学者
第5章 新教徒与天主教徒
第6章 意大利与法国的专制主义思想
第7章 重商主义:为专制国家服务
第8章 17世纪的法国重商主义思想
第9章 17世纪法国反对重商主义的自由运动
第10章 从都铎王朝到内战时期英格兰的重商主义与自由运动
第11章 从内战到1750年间英格兰的重商主义与自由运动
第12章 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理查德·坎替隆
第13章 18世纪中叶法国的重农学派
第14章 杜尔阁的辉煌成就
第15章 苏格兰的启蒙运动
第16章 大名鼎鼎的亚当·斯密
第17章 斯密学术思想的传播
文献注释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