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漠中奔驰的精灵<br> 藏羚羊是高原特有的动物,它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自然条件异常艰苦。在人类和其他许多动物难以生存的严酷环境下,藏羚羊能够以每小时100公里左右的速度驰骋奔腾,闪电一般掠过,轻盈敏捷,似寒漠中的精灵。<br> 藏羚羊上体黄褐色,下体和尾尖白色,雄性长着两只细而弯的长角,因此俗称“长角羊”。它身长约130厘米,体重50公斤左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经过千万年自然演变,它们与冰雪为伴,以严寒为友,自由自在地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然而由于藏羚羊羊绒是高级纺织原料,用它织成的披肩——“沙图什”轻薄软暖。据说可以从一个戒指中穿过,因此成为当今“贵族”富有的象征。藏羚羊绒身价飙升,被称为“软黄金”,藏羚羊的厄运也就随之而来。在诱人的利益驱动下,数以万只藏羚羊被非法偷猎者捕杀。昔日茫茫高原上群羚狂奔的壮观景象,如今很难见到了。青年导演陆川以此为题材拍摄了电影《可可西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开始重视藏羚羊保护问题。<br> 藏羚羊好像草原上的流浪汉,似乎永远在奔波中。这是因为它每年有两次大的往返迁徙,一次是初夏的产羔季节,一次是深秋的交配季节。产羔地和交配地都是相对固定的,到时候,栖息在各处的藏羚羊不约而同地向那里汇集,不管相距多远,都要千里迢迢地跋涉而来。这是它们的生活习性。<br> 藏羚羊是非常有组织纪律的动物。每年4月产羔的时间一到,怀孕的母羚羊必须舍弃家中幼子结队而行,小羚羊也只能暂时和妈妈分开,留在家里和爸爸在一起。如果它们不听话,非要追赶妈妈,就会被爸爸用长角抵开。有些小羚羊甚至因此丧命。爸爸们也并不是都能留在家里,它们也有分工,一部分留下看管孩子,一部分要护送远行的母羚羊。<br> 产羔地在双湖特别区北部。是无人区。过去这里相对安全,但是现在偷猎分子专门潜伏在这一带,藏羚羊都被打怕了,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急速狂奔。别看母羚羊腹中怀胎,跑起来仍然如旋风,像一阵烟尘掠过就不见了踪影。跑急了的母羚羊可能因此而流产。小羚羊胎死腹中。这真是一场悲剧。本来人可以和自然界中的动物和睦相处,但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受物质利益的驱使,人类竟然成了自然界其他生物的杀手和敌人。这值得我们深深反思:失去了生态平衡,人类又该如何生存?<br> 藏羚羊的产羔地是一片避风的河滩谷地,气候温暖。母羚羊产羔时几乎不吃食,产完就离开,因为小羚羊落地几个小时就可以跑动。所以随生随走。它们再到别处另觅育羔之地。<br> 初生的小羚羊浑身卷毛,欢蹦乱跳,可爱极了。母羚对幼仔充满慈爱之心,这是一切动物的本能。它们的天敌是狼和秃鹫。如果遇到敌害,母羚就会利用地形把幼仔隐藏起来,然后自己挺身调虎离山。哪怕是献出生命,也要保护孩子的安全。当然公羚羊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妇孺”,它们的两只长角像两把锋利的刺刀,不会轻易放过敌人。可悲的是动物天敌可防,人的冷枪难躲。<br> 三四个月后。它们返回家园。路上打前锋和断后的也是公藏羚羊,“妇孺”被夹在中间,大部队行进,浩浩荡荡,十分壮观。羚羊群前进卷起的尘土遮天蔽日,犹如千军万马通过大草原。藏羚羊的社会充满了友爱,遇到河流,公羚会去探路,然后帮助母羚和小羚过河。有受伤的成员,大家不会丢下不管,而是尽可能放慢速度,等待它同行。如果母羚死去,失去母亲的小羚羊会得到很多羚羊妈妈的关照和哺育,直到它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长大。<br> 每年9月底10月初,是藏羚羊的交配季节。和几个月前一样,它们又不远万里地汇聚到安多县的交配地。比起双湖,安多人烟较密,因此这更是一条杀机四伏的艰险之路。然而不管失去多少同伴,它们依然如故,义无返顾。<br> 到达目的地后,公羚们首先要展开一场角逐,为争夺母羚而厮杀。雄健的公羚挺角扬蹄,锐不可当,威风八面,杀气腾腾。但有时这些“骄傲的将军”反而败在弱将手下。当然开始是弱者斗不过强者,被迫落荒而逃,强者不肯罢休,紧追不舍。弱者被追得实在跑不动了,便就势往地上一趴,两只长长的尖角伸向后方。乘胜追击的强者猝不及防,羊角一下子刺进它的胸膛,便一命呜呼。当然雄健的公羚和以柔克刚的公羚都是胜利者,它们可以得到中意的母羚。一些得胜的公羚甚至可以得到十几只母羚的青睐,可谓妻妾成群。而战场失意的公羚情场也失意,只好败走他乡。“物竞天选,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为防止物种退化而制订的无情法则。<br> 自然界中每个生灵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藏羚羊为无人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们并没有伤害我们人类。这寒漠的精灵非常可爱,让我们和它们和平共处吧!<br> 威光普照的魔湖色林错<br> 那曲北边的老桥是去羌塘的必经之路。过老桥就进入保护区,西行到北拉,再一直向西就到班戈县。出班戈县往西北,很快就看到班戈湖。班戈湖不大。湖边有一片大得惊人的废墟群,那里曾经驻扎过千军万马,是著名的硼砂开采场。<br> 从班戈湖再往西,就是西藏第二大湖色林错。<br> 藏北地区的370多个湖泊大部分都在西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群,湖面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大湖就有3个。色林错是仅次于纳木错的西藏第二大湖,也叫奇林错,藏语意为“威光普照的魔湖”。<br> 色林错海拔4530米,水深33米,面积1640平方公里。它是历次造山运动、地层断裂造成的内陆湖,共有23个卫星湖。<br> 色林错如一片青云,从遥远的天边冉冉而来,更远处是逶迤绵绵的白色雪峰,巨大的山影倒映在湖水里。它不仅有惊人的美。而且十分富饶,巨大的湖体蕴藏着很丰富的渔业资源,是一座难得的活鱼库。湖里游动着数不清的高原无鳞鱼。当地藏族群众把鱼敬重为神,从来不吃。由于这里的交通十分不便,色林错便成为一个待开发的“鱼库”。<br> 冬去春来,湖口附近的草原上不时有翻飞于蓝天白云下的棕头鸥、成“人”字形飞行的斑头雁、婉转啼鸣的百灵鸟……据有关部门统计,春夏季在羌塘草原上定居的鸟类有80多种,最常见的是斑头雁和棕头鸥。在班戈县和申扎县的鸟岛上,可以看到数以万计的地中海棕头鸥,它们从遥远的地中海飞过来。<br> 湖边的沼泽地也是珍禽黑颈鹤的栖息地。黑颈鹤外形、大小都和丹顶鹤差不多,除了身子是白色外,头、颈、尾、腿几乎都是黑色,而头上戴着一顶“小红帽”。黑颈鹤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已经濒临灭绝,因此被称为“鸟类的熊猫”。它羞怯怕人,很难接近。当地老百姓认为这是“神鸟”,谁见了谁有福。<br> 色林湖畔也是神话的世界。据传说,湖下有暗河通印度恒河。湖中有大旋涡,深不可测。而当地人认为色林湖是个大魔鬼栖息的“鬼湖”。<br> 相传以前色林是居住在拉萨西面堆龙德庆的大魔鬼,他每天要吞噬千万生灵,包括人和所有的禽兽,谁都对他束手无策。在一个雷雨过后的良辰,一路降妖除魔的莲花生大师终于找到它。色林怎么是大师的对手呢?在莲花生大师的紧追下,色林逃到羌塘南面的一个浩瀚浑浊的大湖里。大师命令色林永远不得离开此湖,在湖中虔诚忏悔,不许残害水族,并把这个大湖名为“色林堆错”,意为“色林魔鬼湖”。这些传说为色林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br> 色林湖烟波浩淼,一望无际。湖畔有大片的草场。据牧民讲,他们在雨季里到湖边放牧,不少人看到过湖里的一种怪物。上世纪60年代夏季的一天,大雨滂沱,草原烟云一片,湖里突然有巨大的水声,水面冒出来一个灰色的大头,接着露出了脖子,头和脖子加起来约有一层楼高。那怪物张开嘴巴吸走了大约200米之外的3只羊。牧民感到身上有一股很大的凉风吸着他,明显感到身子似乎在向上飘。“湖怪”出现的整个过程大约只有两分钟。据说,见到这种“湖怪”的不止一人。<br> 关于“湖怪”的传说很多,国内著名的长白山天池、新疆喀纳斯湖,英国尼斯湖,都不止一次不止一个人见到“湖怪”。“湖怪”到底是什么动物,科学界尚未破解。色林湖“湖怪”也成了藏北草原上的一个谜。<br> 在色林错南边的平滩上,直直伫立着7个石山,远远望去就像7个勇士在坚守岗位。传说它们本来是居住在湖中的7个精灵,莲花生大师命令它们监视色林魔鬼,它们就化作了7个石山。<br> 西藏人在朝拜圣湖的时候,也不忘在鬼湖旁边做更诚挚的祷告,因为他们有宽容的理解和豁达的慈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