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东京的读本,完成更值的旅行。
351张实景照片 + 415幅手绘信息图 + 一看就懂的介绍,发现东京的逻辑。
城、时、人3大维度 X 45个精选看点
带你深入东京,看遍高楼、老铺、潮街、居酒屋的妙趣。
5个模块观察东京:建筑 | 老物件&新艺术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街町步道 | 仪典日常
手绘图鉴:1)直观,2)易懂,3)记得牢
有趣的干货:1)丰富的细节,2)深度的认知
海报:
没有一座城市,比东京更擅长兼容。
东京是昨天的江户城,今天的大都会;这里有古老的日本桥,也有“东方香榭丽舍”表参道;在这里,你能看到浮世绘里的花火大会,还可登上日剧背景板东京塔;在这里,你能吃到地道的江户前寿司和蒲烧鳗鱼,又可品尝世界各地的米其林星级美食。
东京一直在进化,东京永远未完成。
专栏 | 为什么东京有这么多知名建筑
从明治时代到“二战”结束后的今天,东京建筑的变迁
诚如“火灾和吵架是江户两大盛事”的俗谚,江户(现东京)城里确实经常发生火灾,加上“二战”末期遭到美军空袭,城里的木构建筑几乎烧毁殆尽。因此,相较于京都,东京的古老社殿佛堂屈指可数。也正因为如此,明治以后用耐火烧的红砖和钢筋水泥建造的建筑杰作,都集中在东京。近年,“赤坂离宫迎宾馆”已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遗产,是国宝级建筑。
学习西式建筑的日本建筑家
1869 年,日本首都由京都迁往东京;明治初期,银座街头出现了红砖建筑与瓦斯灯,这一情景经日本浮世绘画家多番描摹,给人留下先进繁华的印象。另外,融合了日式与西式设计的“海运桥三井组”“骏河町三井组”等崭新建筑成为一时话题,这些“仿西式建筑”的奇妙风格广受赞誉。
明治政府积极地引进西式建筑,1877 年将英国建筑师乔赛亚 · 康德请到日本,他设计的“鹿鸣馆”等建筑,为日本普及西式建筑奠定了基础。
日本建筑师辰野金吾师从乔赛亚 · 康德,于 1896 年完成了日本银行总行。至此,日本的国家级重要建筑由日本人自己打造。1909 年,由片山东熊设计完成的“赤坂离宫”,可谓集大成者,宫殿内外的装饰采用了地道的新巴洛克风格。经过明治年间的历练,日本建筑师对西方建筑的学习圆满毕业。
从红砖结构建筑到钢筋混凝土建筑
明治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材料是红砖,明治后期开始出现钢筋混凝土建筑,但也只是个案。1914 年落成的东京站,在明治末期开始设计时,也计划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据说建筑师辰野金吾看到水泥凝固前的黏糊状态,心生疑虑,最后决定改成红砖建筑,一时成为趣闻。
1923 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地位上升的转折点。人们目睹了红砖建筑在大地震中坍塌,抗震性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迅速地取代了红砖建筑。
除了地震对建筑设计的重大影响。昭和初期,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了建立“安全、安心”的形象,纷纷采用希腊神殿式样的办公大楼。1934 年建成的明治生命馆便是其中代表。其次,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另一大特性是外观设计上的发挥空间更大。日本桥高岛屋、筑地本愿寺等建筑,除采用最先进的材料,还采用和洋折中的设计,甚至包括印度风格,充分展现了建筑师的设计创意。1931 年竣工的东京中央邮局(现为KITTE商场),设计上并无过多装饰,这幢典型的现代建筑,为日本开启了崭新的建筑设计时代。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