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研究》是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宋代文学专家王水照先生有关苏轼研究的论文集,分总论篇、思想篇、品评篇、影响篇、谱学篇五个专题,对苏轼的文学创作、政治态度、人生经历等方面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全面解读了苏轼的影响力,更反映了作者与时俱进研究苏轼的轨迹。
綜論篇蘇軾研究蘇軾創作的發展階段蘇軾創作的發展階段
北宋三位舉足輕重的大作家歐陽修、王安石和蘇軾都活了六十六歲,這真是歷史的巧合。就蘇軾現存集子來看,他最早的一篇成名文章是嘉祐二年(1057)應試時所作的《刑賞忠厚之至論》,時年二十二歲[蘇軾在應試以前,曾於慶曆五年(1045)作《夏侯太初論》(今僅存殘句)、至和二年(1055)作《正統論三首》(《蘇軾文集》卷四)等];最早一批詩作是嘉祐四年(1059)再次赴京途中父子三人合編《南行集》裏的四十多首作品,時年二十四歲(查慎行、馮應榴、王文誥均謂蘇詩最早之作爲嘉祐四年出蜀前的《咏怪石》《送宋君用游輦下》兩詩,但有人疑是僞作);最早的詞寫於熙寧五年(1072),時任杭州通判,年三十七歲[蘇軾《與子明兄》云:“記得應舉時,見兄能謳歌,甚妙。弟雖不會,然常令人唱,爲作詞。”(據《蘇軾文集》卷六〇。“爲作詞”,《東坡續集》卷五作“爲何詞”,疑誤。)是知蘇軾於嘉祐元年四月抵汴京後已“作詞”。近人或謂其《一斛珠》(“洛城春晚”)爲嘉祐元年閏三月路經洛陽之作,《華清引》(“平時十月幸蓮湯”)爲治平元年罷鳳翔赴京過驪山之作,均早於熙寧五年倅杭之時,但尚待進一步確證]。其創作起時並不比歐、王早,但也度過了長達四十多年的創作生涯,爲我們留下了二千七百多首詩、三百多首詞和四千八百多篇散文作品,其數量之巨爲北宋著名作家之冠,其質量之優則爲北宋文學最高成就的傑出代表。
時間跨度如此漫長、作品内容如此豐富的創作歷程,必然呈現出階段性。探討和研究蘇軾的創作分期,必將有助於對其作品思想和藝術特點的深入理解。最早提出這個問題的就是他的弟弟蘇轍。在《東坡先生墓志銘》中,他説蘇軾“初好賈誼、陸贄書,論古今治亂,不爲空言”;“既而讀《莊子》”,有深得其心之嘆;“謫居於黄,杜門深居,馳騁翰墨,其文一變,如川之方至,而轍瞠然不能及矣”;又説“公詩本似李杜,晚喜陶淵明”。這裏對“初好”、“既而”的時間斷限雖不明確,但認爲黄州、嶺海爲其創作變化時期則是清楚的。《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〇云,“余觀東坡自南遷以後詩,全類子美夔州以後詩,正所謂‘老而嚴’者也”,進一步申述嶺海爲詩風“老而嚴”時期。陳師道云:“蘇詩初學劉禹錫,故多怨刺,學不可不慎也;晚學太白,至其得意則似之矣,然失於粗。”(《後山詩話》)蘇軾的好友參寥補充説:蘇軾“少也實嗜夢得詩,故造詞遣言,峻峙淵深,時有夢得波峭。然無己此論施於黄州以前可也。……無己近來(指建中靖國時)得(蘇軾)渡嶺越海篇章,行吟坐咏,不絶口吻。常云:‘此老深入少陵堂奥,他人何可及!’其心悦誠服如此,則豈復守昔日之論乎?”(《曲洧舊聞》卷九)也認爲黄州、嶺海爲兩個創作階段。清人王文誥在《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識餘》中,把蘇軾一生創作分爲八期:《南行集》和簽判鳳翔、熙寧還朝、倅杭守密、入徐湖、謫黄、元祐召還、謫惠、渡海;他還指出謫黄、謫惠爲兩大變,渡海後則“全入化境,其意愈隱,不可窮也”。前人的這些評論,值得重視。
……
目 録
代序:走近“蘇海”
——蘇軾研究的幾點反思……1
綜論篇
蘇軾創作的發展階段……3
“蘇門”的形成與人才網絡的特點……21
“蘇門”的性質和特徵……35
思想篇
蘇軾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61
蘇、辛退居時期的心態平議……77
“蘇門”諸公貶謫心態的縮影
——論秦觀《千秋歲》及蘇軾等和韻詞……94
蘇軾的政治態度和政治詩……108
蘇軾《與滕達道書》的繫年和主旨問題……123
蘇軾臨終的“終極關懷”……135
品評篇
蘇軾豪放詞派的涵義和評價問題……147
蘇軾的書簡《與鮮于子駿》和《江城子·密州出獵》……171
從蘇軾、秦觀詞看詞與詩的分合趨向
——兼論蘇詞革新和傳統的關係……175
論“蘇門”的詞評和詞作……194
蘇軾散文藝術美的三個特徵……206
亦詩亦文,情韻不匱
——漫談蘇軾的賦……225
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
——從蘇軾《惠崇春江曉景》談起……230
蘇軾研究目録影響篇
清人對蘇軾詞的接受及其詞史地位的評定……241
蘇軾作品初傳日本考略……257
蘇軾文集初傳高麗考……264
論蘇軾的高麗觀……266
譜學篇
評久佚重見的施宿《東坡先生年譜》……285
記蓬左文庫舊鈔本《東坡先生年譜(外一種)》……308
附録
近年中國學術界關於蘇軾研究的幾個争論問題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日在東京大學中哲文學會的講演)……327
《蘇軾其人與文學》日譯本自序……337
《蘇軾傳稿》韓譯本自序……339
《蘇軾傳:智者在苦難中的超越》後記……342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