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杏坛追梦为教研史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由京东配书)
  • ISBN:
    9787519450878
  • 作      者:
    汪瀛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汪瀛,男,汉族,1959年6月生,湖南祁阳县人。正高级教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历史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模范教师。湖南省政府教育奖“徐特立教育奖”得主。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湖南省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中学历史教学研究首席专家。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国培”“省培”课程专家。株洲市核心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历史学科教材培训专家。株洲市特级教师工作站和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现供职于株洲市第四中学。
  汪瀛著述甚丰,出版“杏坛追梦”系列前已出版历史教研专著17部;发表论文等260余篇,其中有20余篇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学》等全文转载。主持省级教研规划课题3个,参与国家教研课题研究1个,省级教研课题研究2个。荣获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湖南省基础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成果一等奖2项,永州市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株洲市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一等奖2项,株洲市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株洲市“华晨科教创新奖励基金”金奖。在全国范围内承担中学历史教学专题讲座、学术报告、骨干教师培训和新课程培训近200次。
展开
内容介绍
  《杏坛追梦为教研史》是史学研究性著作。
  《杏坛追梦为教研史》主要收集了作者从教以来的史学研究成果,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方面内容,有对历史人物作用的分析,也有对历史事件多面性的探讨,还有历史现象的古今观照。
展开
精彩书摘
  《杏坛追梦为教研史》: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他的言行事迹与文治武功,至今仍然引人瞩目。其中,唐太宗的求贤如渴,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充分发挥贤才作用的用人之风,更是为后世所乐道。王船山说:“唐多能臣,前有汉后有宋,皆所不逮。”(《读通鉴论》卷二十)高度评价了贞观时期人才济济的盛况,肯定了唐太宗的人才思想及用人政策所起的重大作用。唐太宗是怎样发掘和选拔人才的?又是怎样使用和管理人才的?他为什么重视人才,并善于发掘、选拔、使用和管理人才?拙文欲从这些方面略做粗浅的归纳和论述,以求证于各位专家和同仁。
  一、发掘和选拔人才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来人才济济,英雄辈出。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专制主义的腐朽统治,往往有众多的贤能志士被埋没,千里马老死槽枥。因此,如何发掘和选拔人才,便是历代统治者所面临的重要的实际问题。有“明主”之誉的唐太宗是颇为重视人才的发掘和选拔的,并较为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择要而言,唐太宗发掘和选拔人才的方法大约有四种。
  第一,明辨善恶,舍短取长。
  发掘和选拔人才,使人的才能得以施展,关键之一就在于发掘、选拔者是否有分辨选拔人才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唐太宗是颇有见地的。贞观晚年他曾总结自己的用人经验道:“用人之道,尤为未易。己之所谓贤未必尽善;众之所谓毁,未必全恶。知能不举,则为失材;知恶不黜,则为祸始。又人才有长短,不必兼通。是以公绰优于大国之老,子产善为小邦之相。绛侯木纳卒安刘氏之宗,啬夫利口不任上林之令。舍短取长,然后为美。”(《全唐文》卷十《金镜》)这就是说,发掘和选拔人才,使人的才能得以施展,首先,要求选拔者必须具有辩证的人才思想,懂得明辨人才的善恶、优劣,客观地看待和评价人才,正确地分析旁人对人才的评价,以区分优劣、全面衡量。如唐太宗评价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对敏速……而总兵攻战,非所长也”。品评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聪悟,临难既不改节,为官亦无朋党;所少者骨鲠规谏耳”。这些品议无不恰到好处。
  其次,在明辨善恶知人优劣的基础上,选拔者要做到有贤能则举,发现劣迹,坚决罢黜,不得姑息。因为,正确认识一个人,并非一件易事,它需要一个过程。选拔出来的人才是否货真价实,还须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考察检验,才能得出完整的结论,正如唐太宗所说:“公等既不知贤,朕又不可偏识”(《贞观改要·择官》),指出了认识人才的限度性。
  再次,凡人才各有所长,不可能样样兼通,选拔人才应舍短取长,量才录用,做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太宗“舍短取长”的用人方针是十分成功的,他任用房玄龄、杜如晦、戴胄等人,就是舍短取长的范例。房、杜的短处是不善于理狱与处置杂务琐事,长处是多谋善断。唐太宗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相才,以“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疏贱”的房玄龄和“刻断如流”的杜如晦为相,让他们贴然配合,共掌朝政,“至于台阁规模,典章之物,皆二人所定,甚获当时之誉,时称房、杜焉”(《贞观政要·任贤》)。
  ……
展开
目录
论人才
举贤治国论
刘秀用人论略
唐太宗的人才思想
朱元璋用人才五法

说人事
庄子其人
略论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文景之治”之我见
刘秀与昆阳之战
从《诸葛亮传》看其忠贞的原因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之比较
善照“镜子”的唐太宗
试论唐太宗的法制思想
从《魏征传》看其治国之道
唐玄宗·安禄山·安史之乱
爱国志士王船山
杰出的爱国志士——黄兴
黄兴的教育思想
浅析黄兴实业救国思想
中国历史问题中的地理因素解析
五卅运动中首先动摇的是哪些人
吉伦特派下台的原因
日本米骚动及其影响
日本传统文化对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德黑兰会议
关于英法美历史的几个问题
世界资本主义史复习中的几个问题

讲人文
古史传说与我国原始社会文化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孔孟儒家道德修养学说述评
皇帝·天子·万岁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几个问题
论中国历 的爱国主义
比端午申报 重要的
美国1787年宪法评析是与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