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产品思维:创新设计的六条法则(全彩)
0.00     定价 ¥ 79.00
图书来源: 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由京东配书)
  • ISBN:
    9787121365874
  • 作      者:
    张印帅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在设计越发重视体验的今天,产品设计师不能只局限于打造外观夺目的产品,更需要创造出能真正解决用户问题的好产品。本书聚焦于“用好的方法解决对的问题”,凝练6大设计法则,致力于给设计师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设计思路。

这6大法则经过作者多年工作、教学的反复验证,帮助其屡屡斩获红点奖、红星奖、IF奖等国内外设计大奖。同时,本书还获得鲁晓波、史元春、陈聪仁等大咖的推荐,是一本值得反复思考与实践的思维宝典。

书中提到的设计思维不仅适用于产品设计领域,还能适用于其他设计领域,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能在本书中收获思维“灵光一现”的激动时刻。

设计的潮流在变,只有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式才能更好地在设计路上前进。希望这本书可以为大家开辟设计的新思路。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印帅,清华大学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硕士,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现任联想研究院人机交互研究员,兼任青橙创客教育CPO,澳门点泛设计工作室联合创始人,世界设计联盟(WDC)创意合伙人,国际设计师协会(IAD)会员。2014获iF概念奖、红星原创奖、红星未来之星个人奖;2015年获红点奖、红点佳作表彰奖;2016年获K-Design设计奖;2017年获A'Design银奖及优胜奖、K-Design设计奖、红点奖;2018年获A'Design铜奖及优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多年的产品设计工作中积累的6条创意公式,帮助读者获得更多设计灵感。本书共有7章,前6章为创意公式讲解,每个公式都通过大量的经典设计案例进行详细讲解,以期能激发读者的创意与兴趣。第7章为综合案例,详细讲解如何利用书中的公式完成一个设计的过程,使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些创意公式在实际中的应用。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本书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研究与探索。书中以应用为导向,将创意的方法总结成6 种不同

的“公式”,并通过展示实际授课的教学成果,为大家对这套新方法的讨论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从印帅参加“红星奖高校巡讲”到本书出版,这套方法论已经打磨了4 个年头,这次出版,

可以说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我看到了印帅对设计的探索性思考。

他所倡导的要通过设计解决“对的”问题,与设计的发展方向相契合。今天,设计的价值不

仅在于通过设计机构或公司服务于市场需求所签的合同额,而更应该将其视为一个智慧型的服务业,看它能够对其他产业产生怎样的推动力。本书中从“对的”问题出发的思考方式,以及对产品、功能、场景的解构,能够帮助设计从生命周期,从产品的整个生态的高度出发,训练一种有格局与社会责任意识的价值塑造思维方式,不只把设计作为一种技术或仅关注它对商业价值的推动,而是要关注世界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设计之外,我们看到了,信息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人工智能,它将改变我们,甚至

是颠覆性的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我们在设计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在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设计思维和价值观上,如果没有更新或一种新的理念,是很难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的。在本书的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到印帅所倡导的设计方法的尝试,激发了学生突破现有知识体系,探索跨学科知识的欲望,以及从宏观角度思考设计问题的能力。我们看到了区块链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基于手机背面的人机交互模式创新,提升特定场景下用户体验的骨传导音频播放产品创新,以基于墨水屏的整体解决方案带来的可持续设计。

未来希望,印帅能够坚持探索,带来更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与教学课程。


鲁晓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

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电子计算机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上的其他文明和科技演进相比,并不算长,但却

已经和正在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技术创新毋庸置疑是核心驱动力,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设计创新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尤其在近年来,计算机从实验室、机房已经走进了办公室、家庭、甚至我们的口袋中、手腕上,所谓普适计算时代已经扑面而来,人们随时可以获得便捷的信息服务。计算机的体积、数量、算力等也都在发生着极大的数量级的变化,这些变化为设计和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印帅是我去年刚毕业的硕士生,他的书稿呈现在我眼前时,还是很有感慨的,又让我想起这

个课堂上活跃,发言声情并茂又富有逻辑。在学期间,他很快就让我看到了他的优秀潜质,善于观察,尤其是对细微处的洞察力,积极创造,特别是对问题的总结归纳能力。难能可贵的是,普适计算(Pervasive/Ubiquitous Computing)是一个三十年前提出的超前概念,甚至今天,仍显得抽象和过于理想化,但这种发展趋势,显然渗透到了印帅的思考中。书中充满了对如何应对科技带来的变化进行的思考,让我看到了他在实验室完成课题时的成长和不断的追求。并且,书中总结的创新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对于学科交叉式创新的探索。我想,这也得益于印帅接受的特定的研究生培养项目: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与美术学院及新闻传播学联合培养的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硕士培养项目。这个项目,对学生在技术理解、运用、创新,设计表达、可用、出新,等多学科能力的培养上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比较强化的训练,尝试着培养出一批善于思考和长于实践的创新人才。

正如书中所阐述的横向思维对创新的益处,学科交叉也是一种横向思维扩展的尝试。随着

科学本身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发展,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思维方式也向着开放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等方面发展。未来,面向更多学科的实际问题,和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我们需要学科交叉的突破点。这本书对于读者和作者而言,都是一个好的开始,我希望印帅作为经历了交叉学科培养的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将这套方法体系不断完善,并带来更多的好的设计,来践行学科交叉所带来的创新。


史元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交互与媒体集成研究所长、信息科技术国家实验室普适计算

研究部主任、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GIX 院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展开
目录


Chapter 1

问题+方法

005洞察顶层需求 

010以人为本的设计 

018从产品中学习方法

020正向设计,基于问题找方法

025逆向设计,基于方法找问题

030方法实践



Chapter 2

1+1>2

036场景并用,组合功能 

043串联场景,重构产品 

049用户参与式产品功能组合 

056基于场景的产品功能模组拆解 

062产品的自我组合 

066方法实践


Chapter 3

产品A特征?产品B特征

072使用形式替换 

077功能主体替换 

081产品形态替换 

085服务系统替换 

089方法实践


Chapter 4

产品∩特定场景

096接受约束

105利用特定场景,洞察产品机会

109限定要素,寻求特定场景

112场景要素详解

130方法实践


Chapter 5

←|扩展产品功能|→

136有计划的商品废止

140产品生命周期延长

144产品生命周期翘尾

148产品扩展的思考方向

162扩展功能方法实践



Chapter 6

感官体验←语意→主观感受

168创造情感化体验

172连通“感官”与“感受”

175设计语言

178视觉符号

182行为参与

186混合感官

191情感化体验案例


Chapter 7

创意实践

198创意的应用

220创意的价值 

227创意的评价

232教学案例

252创意的传递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