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这一时下热词,源于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的“Doing Business”项目调查。该项目调查始于2002年,通过对各经济体营商人士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企业生命周期内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收集并分析全面的定量数据,从而实现对各经济体商业监管环境的比较,*终发布《营商环境报告》,供政府、学术界、记者、私营部门和关注各经济体营商环境的其他人士参考。
以此为背景,本书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努力:其一,对世界银行官方推荐的评估方法论文章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并译介成中文,力求原汁原味地解读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的价值观与方法论。这些内容,构成了本书每一章的第一部分。其二,对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的每一项指标的评估体系进行了清晰的梳理,特别是对一级指标之下的二级、三级指标的名称及含义,以及问卷假设案例进行了精准的翻译,力求正本清源,传递正确信息。其三,对我国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所付出的努力,特别是法律制度的变革,进行了全景式描述,力求真切地阐释“法治是*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经典命题。其四,对我国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下一步改革方向,结合作者近年深度参与相关实践的体会,提出了制度完善建议。此外,为方便读者,本书同时提供了世行问卷链接供下载阅览。本书清晰的图表和丰富的案例使人们认识到,健全、有效且适度的商业监管对鼓励创业和推动经济发展是何等重要。而其中,法治,就像高速公路和高渠大坝等基础设施那样,只有适得其位,各色车辆,才可通行无碍,源头活水,方能汩汩而来。
本书的稿费,悉数捐赠给作者家乡的教育事业,希望给大山里的孩子,带去些许温暖。
三、中国指标城市的改革措施
为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我国全球排名,北京和上海市政府都非常努力。2018年6月19日到23日,笔者随团赴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全程参与了世界银行营商环境磋商。在“开办企业”这项指标上,北京、上海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分别汇报了改革进展。从汇报及随后的问答环节看,我国很好地把握了世界银行的方法论,在阐释我国开办企业程序的减少时,严格遵循了程序的“外部性”、“强制性”及“主体独立性”的判断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沟通效果。
例如,北京从原来的7个环节减为2个环节(当然,世界银行未全面认可),从24天减至3~5天(当然,最终世界银行未完全认可)。具体来说,是将工商登记所需“名称预先核准”和“申请营业执照”合并为“申请营业执照”这一环节。另外,企业在领取纸质营业执照的时候,将获取1个印章,不需要和公安部门及印章刻制部门进行互动,故省去了这个环节。因而,加上领取发票,一共是2个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开办企业本来有刻制印章环节,而且会发生200~250元的刻制印章费用。现在北京的做法是,由企业在网上选定印章的形式与枚数,政府为其刻制印章,统一向刻字社拨付费用。而上海的做法有所差异,认为这是企业应当承担的成本,故政府未承担刻章费用。
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大幅削减程序、缩短办理时间,其中的一大利器是政府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与共享应用。上海市颁布了《关于加快企业登记流程再造推行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的意见》,并且于2018年3月31日起实施。类似地,北京工商行政管理局于同年4月26日正式推行“e窗通”服务平台。
以上海为例,“一窗通”服务平台实施后,开办企业仅仅需要进行以下环节:第一步,工商企业登记,耗时3天;第二步,刻章企业刻制公章,耗时1天;第三步,税务发放发票,耗时1天,可与第二步同时办理。至此,创办人已经完成开办企业全部必备程序。企业设立后,当招收员工需要办理就业参保登记时,企业可通过“一窗通”服务平台在线一步办结,无须现场提交或领取任何纸质文书。
此番改革力度之大,用企业创办人的话来说,“幸福来得太突然”,而参与磋商的世界银行专家,也对中国的改革赞叹不已!这次改革中,“一窗通”服务平台作为上海市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和提升便利度的重要载体,其功能定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平台集成填写。“一窗通”服务平台整合了原先各部门的网上系统,申请人在“一窗通”这一个网上平台即可获知并填写开办企业所需全部数据。申请人可以通过平台申请设立所有类型的企业和分支机构,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以及上述企业的分支机构。申请人通过平台开办企业时,可以在线办理申报新设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公安公章刻制备案、税务涉税事项、银行预约开户、社保用工自助办理服务等事宜。
申请人在开办企业前先登录平台,按照系统提示填写企业名称和注册登记相关信息,提交预审。预审通过后,申请人打印系统自动生成的表格和文书,并按要求签署,然后线下递交正式申请。2018年6月22日,在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的磋商问答环节,世界银行专家非常关心这些文本能否进行个性化的订制,能否修改,中国方面回应说,完全可以。
申请案核准的登记信息反馈至平台供其他部门共享。对符合条件的新办企业,税务机关可在受理当天办结全部10个税务初始化事项。
简而言之,“一窗通”服务平台将工商部门原先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程序和企业设立登记程序合并为一个程序,企业可以同步向工商部门申请。将申请人需按先后顺序现场向各部门提交有关申请材料的传统办证流程,再造为申请人通过开办企业平台一表填写、一次提交数据、各部门数据同步采集、业务同步办理、结果实时共享的并联办理流程。申请人通过该平台开办企业,最快3天领取营业执照,刻章备案1天可办结,税务事项1天可办结。由原来的22个工作日,缩短到最快5个工作日。不仅简化了开办企业所需的程序,而且大大节省了申请人的时间,这两项正好是营商环境报告中“开办企业”评分的重要指标。
二是流程公开透明。“一窗通”服务平台以图表的方式实时展示开办企业的流程进度。申请人在平台提交企业开办信息后,可以登录平台进行办事进度查询。每个环节办理结束后,都会有相应的短信发到指定人员的手机,申请人可以通过短信确定办事进度。申请人既可以登录平台随时了解进展,也能收到各部门办理进程的短信或电话通知。这些功能设计有助于企业创办人高效查询、准确获知企业开办流程。
三是政府信息共享。通过“一窗通”服务平台的信息共享,实现了原有办事流程从串联向并联的转变,企业创办人在“一窗通”服务平台填报数据后,各部门即可获得拟开办企业的数据,用于审查的准备。一旦工商部门核准,核准的结果信息即同步推送至公安和税务部门,企业可以同步办理公安和税务事项。依托电子政务云等技术,创办人与登记机关间的信息交互,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均可以在十几分钟内实现。
近年来,上海的企业设立便利度一直在提升。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创新创业热情高涨,企业数量较快增长,市场活力持续增强。2015—2017年,上海每年新设企业数量分别为25.5万户、29.5万户、29.2万户。截至2018年5月底,上海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42.8万户,其中企业196.1万户。与2013年底相比,分别增长59.3%和54.5%。就密度而言,目前上海每千人拥有企业77户,居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第一。在国家层面,营商环境的改革全面推进。李克强总理于2018年6月28日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总理要求,5年内要实现以下目标:企业开办时间从目前平均2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商标注册审查时间从目前8个月压缩到4个月以内;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1/3,其中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减1/2;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1/2;进出口通关时间再压减1/2;不动产登记时间和电力用户办电时间均压缩2/3以上……
从DB2019来看,上海得分为93.37分,比北京低0.33分,主要因为北京实行刻章免费,公章和执照“一窗发放”,总耗时少1天,成本少400元。在去年世界银行测评过程中,虽然北京实施了刻章免费,但由于流程不完善,世界银行并未认可其可以减少1个环节,只是认可了费用为0元。上海目前的改革措施是,申请人通过“一窗通”查询全市刻章网点并进行选择,公章价格在“一窗通”一目了然,系统自动按公章价格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形成刻章市场良性竞争,营造薄利多销的市场环境,力争通过市场化手段,合理引导公章价格,做到开办企业费用稳中有降。
四、下一步的改革方向
基于现状及进行之中的改革,对于我国的“开办企业”指标,有如下数方面的预测:
(一)最低实缴资本已达最高水平,没有改革空间
在“开办企业”的四项分项指标中,最低实缴资本这项指标上我国已经达到最高水平,占人均收入百分比为0。其原因在于,我国于2014年即已完成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2014年2月7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7号文印发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进一步放松了市场主体的准入管制。随后,我国《公司法》于2014年完成了修订,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特定行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除外。今后也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不再限制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的货币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再规定公司股东(发起人)缴足出资的期限,不再将公司实收资本作为工商登记事项。也就是说,法律上对于一般企业的最低实缴资本已没有硬性要求,即便是出资1元钱甚至是1分钱,在我国都可以注册开办企业。
因而,在“开办企业”的“最低实缴资本”这项指标上,我国已经没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