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文艺思潮与湖南文学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由京东配书)
  • ISBN:
    9787520348713
  • 作      者:
    罗璠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罗璠,男,湖南安化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省高层次领军人才人选。兼任海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会长,海南省比较文学与海岛文化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文艺理论(美学)学会副会长,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影视文化(湖南)有限公司特聘艺术理论顾问。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文艺争鸣》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教育部和省级基金项目9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中国文艺思潮的发展进程中,湖南文学起着或传承或追逐的作用。
  湖南文学,在经世济用的文化语境中,写实文学始终很强劲;在湘楚文化的血液中,一直具有浪漫主义的风韵和情怀;在文学的审美表现中,女性作家具有勇于探索的独特品格;在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女性意识构成了另类的文学风景。
  湖南现代主义文学呈现出蓬勃姿态,但湖南文学的后现代意识则是若隐若现。
  “三湘四水”造就了湖湘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十里不同音、同音不同义的语言风格催发了湖南区域(湘域)文学异样的品格与风情。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文艺思潮与湖南文学》:
  一学成报效故乡的理想信念
  乡土情怀是后天培养起来的一种思想意识,古人推崇“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或“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至死也要“叶落归根”。但是乡土情怀作为一种深层情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它是通过乡土文化长期熏陶建立起来的一种故土意识,是离乡背井的游子会时时牵引出来的心底烙印。小说中将乡土意识和教育情怀摆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作者对此进行了多角度的叙述。
  首先,小说主人公痴虎“学成报效故乡”的人生经历作为主线为小说印染上了浓厚的乡土情怀。主人公痴虎获得读中专的机会很不容易,他的好友向学文带病学习,最终身体不堪重负而去世,他的父亲为了给他筹集学费,在山里炸石头的时候死了。中专毕业后,痴虎去了南方高尔夫俱乐部实习,在面对人生道路抉择的时候,他毅然拒绝遍地黄金的南方高薪白领生活,选择回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即便在最后作为明月场长位置有可能不保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留在明月农场,老老实实当一名橘农,将自己的所学、所拥有的技术传授给橘农们。如果痴虎选择留在南方,或许他会赚很多钱,或许会成为下一个邹立,下一个富豪,获得让人尊重的社会地位以及权力,可是他没有这么做,他回来了。痴虎在当上明月场长后,帮助橘农成功收获果实,而橘农在换取收入后,却舍不得把钱拿出来还贷款,痴虎没有责怪乡亲们,因为他知道乡亲们好不容易有点盼头儿,他不能残忍地上门强行收款,做好了被革职的准备,选择独自承担所有的后果。对痴虎而言,能面对外界金钱的诱惑不为所动,是因为他知道故乡还很落后,故乡需要他;在拥有权力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乡亲们的切身利益,他爱乡人乡土,愿意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一生。可见,在痴虎身上,深深浸润着一种浓郁的乡土情‘}不,这是一种人生境界,当这种乡土情怀作为人格力量展现时,乡土情怀便升华为一种教育情怀,它启示人们要学会热爱生养我们的这片土地,不嫌故乡贫穷,不嫌故乡人思想落后,要有默默耕耘和改变这种落后局面的决心和勇气。
  其次,作者通过反面形象来阐明乡土情怀的价值和意义。受世俗社会影响和诱惑的杨颖忘根弃乡,投奔表面上似乎拥有金钱和权力的阮朗,落得未婚先孕的悲剧结果。杨颖和痴虎两人是同班同学,同去南方实习,并且两人之间还夹杂着些许朦胧的初恋情感。可是两人的思想观念完全不同,杨颖千方百计地想要留在南方大城市,受过教育的知识女青年居然被一个冠冕堂皇的老痞子给玩得团团转,一块进口女士手表、一瓶法国香水、一次去歌厅的机会就能牢牢地把这个姑娘的心给拴住了,她甚至都没怀疑过阮朗的话是真是假,也怪不得人家说她是“内地村姑”。最后,她因未婚先孕而留在了南方,赔上了自己的幸福,搭上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虽然远离了自己的家乡,远离了勤恳劳作,远离了奋斗,离南方大都市近了,但也离家庭怨妇近了,离孤独无助近了。她的结局无疑是不幸的,她选择了南方,就意味着放弃了家乡,不惜以献身的方法试图得到一个不劳而获的机会,这看上去很现实,而实际上很虚幻。
  最后,小说塑造了众多具有乡土情怀的人物形象。如刚刚从地区师范毕业的女老师,却以能把城市文明带到偏远闭塞的山村当作自己最大的。[乐;身患疾病的向学文在生命最后一刻还在为梦想成为一名山村教师的想法而激动;大黑虽然没能读中专,但在外地打工的行囊里总有一本《柑桔培植大全》,期待有一天能回到明月家乡派上用场;李小翠老师作为一名公办教师,却宁愿留在破烂的明月小学教书……这些人物贯穿整部小说,让人时刻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情怀。
  作者用心讲了这么一个“学成报效故乡”的故事,塑造了这么多具有乡土情怀的人物形象,意图显然很清晰,就是表达一种态度:乡土情怀是年轻人应该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不忘根本,才能把握住人生的大方向,这种态度就是小说呈现的教育情怀。
  ……
展开
目录
绪论 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的衍化与湖南作家的担当
第一章 湘楚文化与经世济用:湖南写实文学的强势呈现
第一节 从《山乡巨变》到《将军吟》:湘楚文化境遇中现实主义的嬗变
第二节 矿山人的真实人生:谭谈创作对现实主义的坚守
第三节 韩少功《山南水北》的乡土情怀
第四节 翁新华《痴虎三部曲》的教育情怀

第二章 浪漫主义与现代书写:湘楚文化血液中的浪漫风韵
第一节 湖南浪漫主义文学的嬗变及审美表现
第二节 浪漫主义在当代湖湘文学中的“隐性”存在
第三节 沈从文小说的浪漫“水”韵
第四节 田汉早期戏剧的唯美新浪漫主义艺术诉求

第三章 女性创作与女性意识:湖南女性作家的美学追求
第一节 蒋子丹“荒诞小说”的形式纠结与自我释放
第二节 从《窗外》到《还珠格格》:湘女琼瑶的感性狂欢
第三节 叶梦散文的女性觉醒:女性体验与性灵书写
第四节 理想母性的缺失与消解:残雪小说的性别之维
第五节 父性权力的在场结构与挑战

第四章 男性作家与女性意识:湖南男性作家的女性情怀
第一节 沈从文小说女性形象的审美意蕴
第二节 王跃文《爱历元年》中的二元性别叙事结构

第五章 文化虚无与现实幻化:湖南文学现代主义维度(一)
第一节 异端叙事:残雪小说对话性艺术特征分析
第二节 韩少功小说的现代审美特征
第三节 残雪与中国先锋小说的现代意识
……

第六章 文化虚无与现实幻化:湖南文学现代主义维度(二)
第七章 文化选择与价值迷失:湖南文学的后现代意识
第八章 湖湘文化与湘域文学:湖南区域文学的品格与风情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