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唐宋诗词难点解读
0.00     定价 ¥ 79.00
图书来源: 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由京东配书)
  • ISBN:
    9787507756807
  • 作      者:
    王俊鸣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俊鸣,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生的主要工作是中学语文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王老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优选工作者。
展开
内容介绍
  《唐宋诗词难点解读》是从揭示诗词语言的特殊规律入手,进而展示如何抓关键、看整体,如何以文解文、以事解文,等等。之所以采用“示例”这一样式,是因为单讲理论,讲者轻松,学者迷惘;而把理论付诸实践,不仅可以检验此理论的真理性,还便于学习者人其门,进而登堂人室。
  要训练、提高能力,必须有适当的难度,只读一览无余的篇章是无法达到目的的。所以《唐宋诗词难点解读》里所选的篇目都是有“难点”的。有的是大家都自以为读懂了,实际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杜甫的《登高》,李煜的《虞美人》,欧阳修的《蝶恋花》,宋祁的《木兰花》,等等;有的连似懂非懂都说不上,论者干脆是误读谬说,比如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贺铸的《浣溪沙》,岳飞的《满江红》,等等。至于像把周邦彦《过秦楼》词“惹破画罗轻扇”中的“破”字讲成触破、撕裂,把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雄姿英发”讲成姿容雄伟、英气勃发之类的谬误,触目皆是。有难点,才需要分辨,所以把这叫作“思辨性阅读”。这种思辨能力,会潜移默化,使人更有理性,更聪明。
  《唐宋诗词难点解读》篇目的排序,完全是根据文本特点与阅读能力训练的需要。讲文本特点与训练解读思维,有区别又有联系。我先从文本特点人手,再讲解读思路,只是各有侧重而已。
展开
精彩书摘
  《唐宋诗词难点解读》:
  比如:诗人拜访李凝,是见面叙谈之后而分别,还是“过而未遇”?
  施绍文先生说:“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好友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上海原诗典)
  诸葛山人也说:“这首诗写访友人不遇,并无深意,但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
  诗的尾联说:“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从其内容与语气看,这诗是当面写给李凝看的。实际应是诗人当晚宿于“荒园”内,与李凝促膝而谈,且有“幽期”之言;翌日清晨,又看到园内景物,歆慕不已,更坚定了来此同隐的意向,这才有了尾联的许诺。如果是“不遇”而归,哪来的“幽期”之言?
  再说“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一联诗从来就没有人讲明白过(笔者也曾误解)。一般的解读是这样:
  清黄叔灿:“‘鸟宿’一联,意境幽寂,妙矣。‘过桥’二句,尤极旷远。”
  张碧波、邹尊兴:“过了小桥,桥两边的色彩截然不同;山石动荡,云气从山中石穴喷涌……”
  陈增杰:“言桥的两边,景色截然不同;谷壑中云气喷涌,好像石岩也给搬动了。”
  更匪夷所思的是韩兆琦教授的说法:(“过桥”句)“是说要过桥来与李凝为邻,分享郊野的景色。”(“移石”句)“是指运石建造房屋”。
  “云根”就是“云之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所以谓“深山云起之处”为“云根”。但,“云”是可以“动”的,“云根(山石)”怎么会“动”呢?况且前面还有“移石”二字。假如把“移石”讲成“好像石岩也给搬动了”,那和“动云根”三字是什么关系?至于说“运石建造房屋”,把“幽居”变成建筑工地,更是完全脱离特定环境、特定人物的臆断。
  上述的解读,牵强不通,而从上下联的关系看,也完全不合逻辑。有人发现了这个问题:
  清顾安:“上半首从荒园一路到门,情景逼真。‘暂去’两字照应‘月下’句,亦妙。可惜五六呆写闲景,若将‘幽期’二字先写出意思来,便是合作。”
  清屈复:“五六与七八不关合,故不佳。”
  冤哉!贾阆仙!这里的问题不是诗人“呆写”,而是论者“呆读”。
  “云根”一词,除了有“深山云起之处”的义项外,还指“道院僧寺”,因其为云游僧道歇脚之处,故称。由此,“云根”可以引申指“云游僧道”。
  再说“移石”。石,除了习见的石头、山石的义项外,还指治病用的石针、药石,这是在普通工具书上就有的义项。移,有施予、给予之义,《汉语大辞典》就列有此义项,并引文说:“以物与人日移。”
  至于“动”字,义为感动、触动。“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这里的“动”,就是“感动”。
  至此,我们可以解读“移石动云根”一句的意思了:你(指李凝)赠与我珍贵的药石,令我这个游僧十分感动。
  回过头来再说“过桥分野色”。过桥,固可以看作写实——从自己的住处到达李凝的幽居,途中走过了一座小桥。但接下来说“过了小桥,桥两边的色彩截然不同”,就莫名其妙了:桥两边的景色怎么会“截然不同”?再说,诗人是戴月访友,在月光下又怎么能看出这“截然不同”?如果贾岛真是这样的意思,确实有点“呆”,而且与上下句缺乏内在的联系。不过,桥者,可通神、通仙、通天国,也可以通鬼、通冥府、通地狱,所以不妨把这里的“桥”看作“度”人出世的通道,“过桥”,就是从尘世到了“世外”。“分野色”,不是什么“桥两边的景色”,更不是“回归路上所见”,而是“分享了李凝居处幽深静谧的景色”。在宁夏中卫市城北有一座“高庙”,其砖雕牌坊上有一副对联:“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横批是“无上法桥”。
  ……
展开
目录
引子/1

静夜思 李白/3

绝句 杜甫/6

词法部分/11

房兵曹胡马 杜甫/13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1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19

使至塞上 王维/22

商山早行 温庭筠/26

月夜忆舍弟 杜甫/30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补之/34

大酺·越调春雨 周邦彦/3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43

惜牡丹花二首( 其一) 白居易/48

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李师中/50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54

题李凝幽居 贾岛/59

赠阙下裴舍人 钱起/64

句法部分/67

江汉 杜甫/69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73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79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87

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91

海棠 苏轼/96

过香积寺 王维/99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102

阁夜 杜甫/106

相见欢 李煜/112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欧阳修/117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121

汉江临眺 王维/226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230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233

六丑·蔷薇谢后作 周邦彦/239

雁门太守行 李贺/243

永遇乐 苏轼/248

枫桥夜泊 张继/253

章法部分/257

终南望余雪 祖咏/259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262

旅夜书怀 杜甫/266

唐多令 吴文英/270

登楼 杜甫/274

蝶恋花 欧阳修/279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284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288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 /292

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295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299

送李中丞之襄州 刘长卿/303

溪居 柳宗元/306

独不见 沈佺期/310

北青萝 李商隐/315

无题 李商隐/319

桂枝香 王安石/323

南浦 鲁逸仲/328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332

滁州西涧 韦应物/337

次北固山下 王湾/340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344

行路难 李白/348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354

淡黄柳 姜夔/358

解读方略部分/363

浣溪沙 吴文英/365

蝶恋花 晏殊/368

渭川田家 王维/373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376

书边事 张乔/380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383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387

营州歌 高适/391

青溪 王维/394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398

声声慢 李清照/402

醉花阴 李清照/407

早发白帝城(又题为《下江陵》) 李白/412

黄鹤楼 崔颢/417

满江红 岳飞/423

浣溪沙 贺铸/429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433

六幺令 晏几道/436

遣悲怀三首(其一) 元稹/441

闺怨 王昌龄/445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448

滕王阁诗 王勃/451

玉楼春 宋祁/455

定风波 苏轼/462

参考书目/47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