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新时代新特征、新变化新趋势、新方位新要求,系统开展了十二项重点专题研究,分别从内蒙古结构转型、高质量发展战略重点、现代化经济体系、三大攻坚战、绿色产业体系、创新型建设、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对外开放、绿色建设、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内外经验与启示展开,分析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路与重点问题,提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政策建议,以期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一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推动高质量发展定调子、想路子、出点子,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实现路径和未来图景愈加清晰。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 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决定》。目前,内蒙古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也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三期叠加”,制约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既有供给质量问题也有需求效益问题,既有环境承载问题也有生态系统性保护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发展是基础、质量是关键。
本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新时代新特征、新变化新趋势、新方位新要求,系统开展了十二项重点专题研究,分析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路与重点问题,提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政策建议,以期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结构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内蒙古选择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体经济为导向,以创新驱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等为结构转型的主要途径,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
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启了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的新阶段。内蒙古要构建高质量需求体系、高质量供给体系、高质量投入产出体系、高质量收入分配体系、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更好地适应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方位。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内蒙古围绕优化产业、创新驱动、现代金融、市场化推进等经济社会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不断突破制约因素和破解突出短板,探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线要求。内蒙古只有打好三大攻坚战,才能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
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举措。内蒙古围绕发展实体经济主体和基础地位,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以现代金融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以人力资源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型内蒙古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内蒙古要突破创新能力不足等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内蒙古,持续推进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牧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内蒙古要坚持农村牧区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内蒙古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加强环渤海经济区、呼包银榆城市群、“乌(兰察布)大(同)张(家口)”区域合作等与周边省市协同发展,促进呼包鄂协同发展、乌海及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锡赤通”区域合作区建设等内部优化和合作发展,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新高地。内蒙古积极把握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性机遇,积极落实“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搭建多层次对外开放平台,优化口岸布局和功能定位,实现全方位、多领域、高水平开放合作。
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内蒙古始终坚持加强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建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空间体系、推进体系、制度体系,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绿色生活和消费模式,深入推进绿色内蒙古建设。
建立和完善多领域、宽范围的支撑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内蒙古围绕人才、基础设施、城镇、园区、社会治理等支撑要素,实施好人才强区战略,推进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优化开发区建设,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内蒙古要挖掘好国内外相关经验、启示等宝贵财富,认真总结他人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以其为镜,探索出一条内蒙古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目录
第一章 内蒙古结构转型的历程与选择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结构转型的历程
一、主要阶段与特征
二、主要转型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结构转型的进展
一、主要阶段与特征
二、主要转型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结构转型选择
一、主要阶段与特征
二、转型选择
第二章 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战略重点与主要措施
第一节 构建内蒙古高质量需求体系
一、高质量需求体系的内涵
二、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
三、主要措施
第二节 构建内蒙古高质量供给体系
一、高质量供给体系的内涵
二、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
三、主要措施
第三节 构建内蒙古高质量投入产出体系
一、高质量投入产出内涵
二、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
三、主要措施
第四节 构建内蒙古高质量收入分配体系
一、高质量收入分配体系的内涵
二、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
三、主要措施
第五节 构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内涵
二、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
三、主要措施
第三章 内蒙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想
第一节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及构成
一、现代经济体系的内涵
二、现代经济体系的主要构成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产业竞争乏力
二、创新能力较弱
三、基础设施等要素保障不足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五、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六、营商环境有待提升
第三节 内蒙古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构想
一、产业体系
二、创新体系
三、金融体系
四、开放体系
五、区域发展体系
六、市场体系
第四节 建立完善的评价和保障体系
一、指标体系
二、政策体系
三、标准体系
四、统计体系
五、绩效评价
六、政绩考核
第四章 打好三大攻坚战
第一节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一、阶段性成效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主要对策建议
第二节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一、阶段性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主要难点
四、主要对策建议
第三节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基本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主要对策建议
第五章 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
第一节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产业体系的内涵与要义
第二节主要基础与制约
一、产业低端化与结构性失衡问题较为突出
二、要素供给质量和配置效率较低
第三节 主要方向与重点
一、明确产业战略引领导向
二、夯实要素质量支撑
三、聚焦要素配置效率提升
第四节 对策建议
一、强化产业协同发展的理念认同
二、优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制度环境
三、构建产业协同开放发展新格局
四、优化产业协同的政策体系
五、建立体现产业协同发展的评价与考核体系
第六章 加快建设创新型内蒙古
第一节 科技创新的理论内涵及对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科技创新的理论内涵
二、科技创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 内蒙古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一、创新动力、活力增强
二、创新要素投入持续加大
三、创新成果不断丰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水平创新供给
第三节 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等研究机构研究支撑不足,缺乏原始创新
二、企业创新水平不高,能力受限
三、创新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制约创新开展
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影响创新成果
五、体制机制不完善,创新型政府建设不到位
第四节 主要措施建议
一、增强各类创新主体地位,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
二、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三、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
四、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强化创新人才保障
五、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六、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第七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一节 战略意义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进农牧业现代化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提高农牧民获得感
第二节 主要基础与条件
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二、供给体系质量得到新提高
三、农村牧区改革取得新突破
四、农牧业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
五、农牧民收入实现新跨越
六、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第三节 亟待破解的难点
一、现代农牧业发展滞后
二、农牧业农牧区环境问题突出
三、农牧民增收压力大
四、农牧业人力资本水平低
五、农村牧区支撑保障能力不足
第四节 需要妥善处理好的关系
一、处理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二、处理好实施乡村振兴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系
三、处理好内生动力和借助外力的关系
四、处理好统一推进和因地制宜的关系
第五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和路径
一、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
二、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生态宜居
三、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实现乡风文明
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治理有效
五、保障和改善乡村民生,实现生活富裕
第八章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
四、内蒙古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意义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东西部发展差距增大
二、地区间经济联系不紧密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
四、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五、区域之间优势要素不叠加
第三节 内蒙古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二、加强与周边省市协同发展
三、促进区内各盟市内部优化和合作发展
第九章 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第一节 新定位和新优势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
二、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三、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支点
第二节 主要进展
一、内蒙古对外开放历程
二、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
四、口岸通关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五、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深入
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口岸同质化竞争趋烈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
三、通道经济带动效应不明显
四、区域协同发展水平不高
五、基础设施联通能力不足
第四节 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
一、优化口岸布局和功能定位
二、发展外向型经济
三、打造宽领域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新高地
第五节 主要政策取向
一、明确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
二、开展全方位经济合作
三、构建多层次对外开放平台
四、营造优越营商环境
第十章 深入推进绿色内蒙古建设
第一节 绿色内蒙古建设的提出
一、绿色内蒙古建设的背景与目标
二、绿色内蒙古评价体系
三、国际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借鉴
第二节 绿色内蒙古建设的基础与挑战
一、主要基础
二、主要条件
三、主要挑战
第三节 绿色内蒙古建设体系
一、建设绿色内蒙古空间体系
二、建设绿色内蒙古推进体系
三、建设绿色内蒙古制度体系
四、建设绿色内蒙古路径
第十一章 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
第一节 完善人才保障体系
一、人才开发现状
二、主要制约因素
三、对策建议
第二节 推进现代基础设施建设
一、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三、加快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的重点和方向
第三节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二、高质量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提出新要求
三、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重点
第四节 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一、内蒙古开发区发展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三、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第五节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内蒙古社会治理现状分析
二、高质量发展对社会治理提出新要求
三、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治理体系
第十二章 高质量发展的国内外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提升创新能力,助推经济发展
一、国内外主要经验
二、主要启示
第二节 健全体系,促进协调发展
一、国内外主要经验
二、主要启示
第三节 统筹布局,推动绿色发展
一、国内外主要经验
二、主要启示
第四节 创新机制,推动全面开放
一、国内外主要经验
二、主要启示
第五节 共建共治,推动共享发展
一、国内外主要经验
二、主要启示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