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比较的时代:中西视野中的儒家哲学前沿问题
0.00     定价 ¥ 65.00
图书来源: 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由京东配书)
  • ISBN:
    9787520343213
  • 作      者:
    李晨阳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晨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系教授、创系系主任。山东人。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82年获取哲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取哲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2年获取美国康乃迪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靠前中国哲学会会长、中国留美哲学会会长、全美哲学会亚洲委员会委员。现任二十余家学术刊物编委会和学术组织的理事会成员。主要研究兴趣在儒家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论和中西比较哲学。主要著作和编著有The Tao Encounters the West,The Confucian Philosophy of Harmony, The Sage and the Second Sex (ed.), The East Asia Challenge for Democracy: Political Meritocracy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co-edited with Daniel Bell), Moral Cultivation and Confucian Character (co-edited with Peimin Ni), Chinese Metaphysics and Its Problems (co-edited with Franklin Perkins)。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对于哲学研究而言,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比较、整合与创新的时代,比较的视野使得整合性的创新成为可能。
  《比较的时代:中西视野中的儒家哲学前沿问题》收录作者过去二十多年来在比较的视角下从事儒家哲学研究所写的论文,旨在体现从比较的视角研究儒家传统哲学的特点,并主要讨论当代儒家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民主、女性主义、环境、国际秩序,以及儒学的国际化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比较的时代:中西视野中的儒家哲学前沿问题》:
  继往开来,海外华人思想家在向世界推广中国哲学的巨大工程中仍然会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国民不断移居海外,他们的身份对于居住国而言不仅是新移民,在某种程度上更是文化大使。他们带来了中国的生活方式及文化习俗,从而被视为各自文化背景的典范。相应地,他们的言行也经常被当作其人生哲学的一种投射与实践。譬如,在美国的华人移民社群中,孩子对父母的恭逊态度常常被看作是在彰显儒家思想中的孝道。另外,那些专攻中国哲学的华人移民很自然地成为中国哲学的代言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肯定地说海外华人,尤其是第一代的海外华人,能够在向世界推广中国哲学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唐君毅先生在《花果飘零及灵根自植》中主张,当海外华人在各自的居留国扎根立本以后,可以也应该积极推广中华文化与中国哲学。身为文化意义上的华人,尤其是希望为世界文化的和谐共处做出显著贡献的华人新移民应该在他们各自的新国度中积极推广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唐先生的观点虽然有其理由,但《比较的时代:中西视野中的儒家哲学前沿问题》所要做的是将其再向前推进一步。我们认为,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中国哲学应把晋升为一种世界哲学当作奋斗目标。这意味着在现实语境下,中国哲学不能仅仅仰赖海外华人作为其主要的推广者或宣传者。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可能有似悖论(paradoxical):对于身为中国哲学主要推广者或宣传者的海外华人而言,他们最终的成功恰恰在于他们不再是中国哲学的主要推广者或宣传者。因为那时,中国哲学已经成功地从区域哲学晋升为一种世界哲学了。它也就不再依赖某一特定国度的文化大使了。
  所谓世界哲学,指对这种哲学的研究与推广乃是根据其所具有的普遍意义而非作为某个特定文化的产物。一方面,每一种哲学固然有其特定的文化渊源,并且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酝酿而成;另一方面,当一种哲学在其传统文化背景之外获得更为广泛的意义时,便不再受制于单一文化的界限。换句话说,它不再是一个国家或一种文化所独占的哲学,而是一种向全世界开放的哲学。需要指出的是,所谓“世界哲学”并非指其已经得到世界上所有人的认可与赞同,而是指它已经拥有一个能与世界上其他哲学公平竞争、争取信众的机会和平台。我们认为,中国哲学同古希腊哲学一样具备成为一种世界哲学的实质内涵。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教言为主轴的希腊哲学,其主要价值与意义在于它是一种能够联系现实世界的哲学。同样,当中国哲学成为世界哲学时,它的价值在于不仅能够联系中国本土的现实情况,也能联系世界的现实情况。因此,中国哲学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便不仅仅是专供中国研究或亚洲研究的读物,而是所有人都可以学习并从中得益的普世教材。
  随着中国哲学逐渐发展成一种世界哲学,海外华人思想家在世界各地的推广作用也必将逐渐减少。这里有几个原因:
  其一,中国哲学作为世界哲学的资格不能单靠中国本土或海外华人思想家来争取。顾名思义,世界哲学是开放给世界各地所有人共同学习的哲学,其目的不仅在于联系某个特定的国家或区域的现实情况,更是强调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意义。因此,中国哲学成为世界哲学必须以非华族思想家在学习与推广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前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非华族思想家加入了中国哲学研究的行列。值得注意的有安乐哲先生(Roger Ames)对儒家思想所作的实用主义的与过程性的诠释,以及南乐山先生(Robert Neville)的“波士顿儒学”(Boston Confucianism)。二者皆对北美中国哲学研究形成了很大影响。另外,当今欧美大学培养的中国哲学博士在世界各地中国哲学研究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在中国大陆以外举办的中国哲学研讨会中,出席的非华族思想家会占大多数,而以西方语言书写的讨论中国哲学的书籍也大多由非华族思想家所著。这种趋势仍在延续。或许可以说,虽然海外华人在过去的五十年里充当了向世界推广中国哲学的主力军,但这一情形在不久的将来会告一段落。这当然不是说他们将不再扮演推广者的角色,而是不会像以前那样(几乎是)孤军奋战了。
  ……
展开
目录
前言
章 比较的时代:当代儒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二章 儒学研究中的价值考量
第三章 儒家传统面临的五个挑战
第四章 民主的形式和儒家的内容
第五章 儒家的平等与不平等观念
第六章 儒家的仁学和女性主义哲学的关爱
第七章 儒家与女性主义的问题
第八章 儒家的哲学理念与当今国际政治秩序
第九章 天地人:儒家环境哲学的基本构架
第十章 “儒家基督教”文化的价值选择问题
第十一章 全球华人和中国哲学的世界性
附录 北美学界对中国哲学的分析和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