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鲁迅讲中国小说史
0.00     定价 ¥ 59.80
图书来源: 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由京东配书)
  • ISBN:
    9787563060177
  • 作      者:
    鲁迅
  • 出 版 社 :
    河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幼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学医,后转而从事文艺工作,曾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本书是中国小说史的一部开山著作,也是一部奠基著作。它初版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版以后,以它丰富翔实的资料、严谨精辟的论断,深受学术界的推崇,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同被奉为研治中国通俗文学史的经典著作。迄今近九十年,凡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学人,仍把它作为一本主要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庄子·外物》),然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桓潭言“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李善注《文选》三十一引《新论》)始若与后之小说近似,然《庄子》云尧问孔子,《淮南子》云共工争帝地维绝,当时亦多以为“短书不可用”,则此小说者,仍谓寓言异记,不本经传,背于儒术者矣。后世众说,弥复纷纭,今不具论,而征之史:缘自来论断艺文,本亦史官之职也。

秦既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则大收篇籍,置写官,成哀二帝,复先后使刘向及其子歆校书秘府,歆乃总群书而奏其《七略》。《七略》今亡,班固作《汉书》,删其要为《艺文志》,其三曰《诸子略》,所录凡十家,而谓“可观者九家”,小说则不与,然尚存于末,得十五家。班固于志自有注,其有某曰云云者,唐颜师古注也。

《伊尹说》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依托也。)

《鬻子说》十九篇。(后世所加。)

《周考》七十六篇。(考周事也。)

《青史子》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也。)

《师旷》六篇。(见《春秋》,其言浅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之。)

《务成子》十一篇。(称尧问,非古语。)

《宋子》十八篇。(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

《天乙》三篇。(天乙谓汤,其言者殷时,皆依托也。)

《黄帝说》四十篇。(迂诞依托。)

《封禅方说》十八篇。(武帝时。)

《待诏臣饶心术》二十五篇。(武帝时。师古曰,刘向《别录》云:“饶,齐人也,不知其姓,武帝时待诏,作书,名曰《心术》。”)

《待诏臣安成未央术》一篇。(应劭曰,道家也,好养生事,为未央之术。)

《臣寿周纪》七篇。(项国圉人,宣帝时。)

《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河南人,武帝时以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应劭曰:其说以《周书》为本。师古曰,《史记》云:“虞初,洛阳人。”即张衡《西京赋》“小说九百,本自虞初”者也。)

《百家》百三十九卷。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 001

第二篇 神话与传说 | 007

第三篇 《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 | 015

第四篇 今所见汉人小说 | 019

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 028

第六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 | 037

第七篇 《世说新语》与其前后 | 043

第八篇 唐之传奇文(上) | 051

第九篇 唐之传奇文(下) | 060

第十篇 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 068

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 074

第十二篇 宋之话本 | 083

第十三篇 宋元之拟话本 | 092

第十四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 | 100

第十五篇 明之讲史 | 111

第十六篇 明之神魔小说(上) | 120

第十七篇 明之神魔小说(中) | 127

第十八篇 明之神魔小说(下) | 134

第十九篇 明之人情小说(上) | 143

第二十篇 明之人情小说(下) | 151

第二十一篇 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 | 158

第二十二篇 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 167

第二十三篇 清之讽刺小说 | 177

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说 | 184

第二十五篇 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 | 199

第二十六篇 清之狭邪小说 | 212

第二十七篇 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 | 225

第二十八篇 清末之谴责小说 | 236

后记 | 24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