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外科护理技术指导
0.00     定价 ¥ 39.80
图书来源: 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由京东配书)
  • ISBN:
    9787519266141
  • 作      者:
    刘毅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变化,更好地为广大护理工作者、护理专业学生服务,特编写了本书。《外科护理技术指导》在强调外科护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临床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激发学生学习外科护理学的兴趣,笔者在部分章节进行了知识拓展,以便了解一些疾病治疗的前沿知识和热点。另外,为了更好地贴近临床和实际应用,在讲述重大疾病之前添加了关于本疾病的典型案例,便于读者灵活地学习和掌握重点知识。
展开
精彩书摘
  《外科护理技术指导》:
  二、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gasgangrene)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肌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一)病因与病理
  梭状芽孢杆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是外毒索和酶。部分酶能通过脱氮、脱氨、发酵作用,产生大量不溶性气体,积聚在组织间;某些酶能使组织蛋白溶解,造成组织细胞坏死、水肿。由于水、气夹杂,组织急剧膨胀,局部张力迅速增加。活体组织检查可见肌纤维间大量气泡和革兰氏阳性粗短杆菌。此类感染发展急剧,预后差。
  (二)临床表现
  气性坏疽的临床特点是病情发展迅速,病人全身情况可在12-24h内迅速恶化。潜伏期1-4日,最短6-8h。
  1.局部表现:早期,病人自觉伤肢沉重,有包扎过紧感或疼痛感。随病变发展,伤处出现“胀裂样”剧痛,一般止痛剂不能缓解。继而伤口周围皮肤肿胀、苍白、发现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轻压伤口周围可有捻发音,常有气泡从伤口溢出,并有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伤口内肌肉由于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
  2.全身症状表现:头晕、头痛、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高热、脉速、呼吸急促、大汗和进行性贫血。晚期病人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外周循环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三)辅助检查
  1.细菌学检查:伤口渗出物涂片可检出病人的革兰氏阳性菌。
  2.影像学检查:X线、CT检查常显示伤口肌群有气体。
  (四)处理原则
  包括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组织的坏死,降低截肢率。
  1.彻底清创:在积极抗休克和防治严重并发症的同时施行彻底清创术。
  2.应用抗菌药物:大剂量青霉素钠静脉滴注,每日1000万~2000万U。
  3.高压氧治疗:提高组织间的含氧量,造成不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
  4.全身支持疗法:输血,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营养支持和对症处理(解热、镇痛)等,以改善机体抵抗力。
  (五)主要护理诊断
  1.疼痛:与局部组织创伤、炎症刺激及肿胀有关。
  2.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组织坏死和毒素吸收有关。
  3.组织完整性受损:与组织感染、坏死有关。
  4.悲伤:与失去部分组织、截肢有关。
  5.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六)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及非手术治疗护理
  (1)对症处理: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麻醉镇痛剂或采用自控镇痛泵。对截肢后出现幻肢痛者,应给予耐心解释,解除病人忧虑和恐惧。
  (2)控制感染:动态观察和记录体温、脉搏等变化,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及时、准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给予营养支持,提高病人抗感染能力。
  (3)加强伤口护理,促进组织修复:观察伤口周围皮肤的色泽、局部肿胀程度和伤口分泌物性质;对切开或截肢后敞开的伤口,应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湿敷,及时更换伤口敷料。对接受高压氧治疗的病人,注意观察氧疗后的伤口变化。
  (4)病情观察:若发现病人出现意识障碍、体温降低或升高、脉搏和心率加快、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发绀、尿量减少、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等感染性休克表现时,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隔离消毒:严格按照接触隔离的制度执行。
  (6)心理辅导:帮助病人正确理解并接受截肢术,鼓励病人正确看待肢体残障,增强其逐渐适应自身形体和日常生活变化的信心。使用假肢者,教会病人自我护理的技巧,使其逐渐做到生活自理。
  2.术后护理
  全身支持治疗,适当输血、输液,保持每天尿量在1500mL以上,有助于毒素的排泄;给予易消化的高营养饮食;每天由静脉给予青霉索等有效抗生素;伤口敞开,每半小时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1次或用1:4000高锰酸钾溶液持续滴人伤口,直至伤口感染完全被控制。
  3.健康教育
  (1)加强预防气性坏疽的知识普及和宣教;加强劳动保护,避免损伤。
  (2)伤后及时到医院正确处理伤口。
  (3)对截肢病人,加强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外科护理概论
第一节 外科护理学的概念与范畴
第二节 外科护理学的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和发展
第三节 如何学好外科护理学
第四节 外科医生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
第五节 外科医生的职业精神与理念塑造

第二章 手术室管理和工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手术前患者的护理
第三节 手术室管理工作现状与统筹
第四节 信息化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第五节 流程管理对手术室工作效率分析

第三章 外科感染患者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第四节 全身性外科感染
第五节 特异性感染

第四章 麻醉患者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麻醉前工作
第三节 局部麻醉
第四节 全身麻醉

第五章 损伤患者护理
第一节 创伤
第二节 烧伤
第三节 冻伤
第四节 咬伤

第六章 骨科患者护理
第一节 骨科患者一般护理
第二节 骨折患者护理
第三节 关节脱位患者护理

第七章 外科休克患者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

第八章 头颈部、胸部和腹部疾病患者护理
第一节 头颈部疾病患者护理
第二节 胸部损伤患者护理
第三节 腹部损伤患者护理

第九章 手术前后患者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手术前患者的护理
第三节 手术后患者的护理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