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总论
1.1 地热资源概念及分类 1
1.1.1 地热资源分类 1
1.1.2 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 2
1.2 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特征 2
1.2.1 沉积盆地分布 2
1.2.2 热成因模式 3
1.3 地温场分布 5
1.3.1 大地热流值 5
1.3.2 地温场 7
1.4 热储分布 9
1.4.1 总体分布特征 9
1.4.2 不同类型热储的分布特征 10
1.5 水化学特征 12
1.5.1 总体分布特征 12
1.5.2 不同类型盆地水化学特征 12
1.5.3 不同热储水化学特征 13
1.6 资源评价 14
1.6.1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14
1.6.2 主要盆地地热资源评价 17
第2章 华北平原
2.1 地热地质特征 18
2.1.1 地层 18
2.1.2 构造 19
2.1.3 新构造运动 22
2.2 地球物理特征 22
2.2.1 大地热流特征 22
2.2.2 地温场特征 23
2.2.3 深部构造 24
2.3 热储分布特征 28
2.4 水化学与动态特征 32
2.4.1 水化学特征 32
2.4.2 动态特征 42
2.5 资源潜力 44
2.6 小结 47
2.6.1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47
2.6.2 地热资源量评价 47
第3章 河淮平原
3.1 地热地质特征 48
3.1.1 地层 48
3.1.2 构造 48
3.1.3 新构造运动 49
3.2 地球物理特征 49
3.2.1 大地热流值特征 49
3.2.2 地温场特征 50
3.2.3 深部构造 51
3.3 热储分布特征 53
3.4 水化学与动态特征 55
3.4.1 水化学特征 55
3.4.2 动态特征 56
3.5 资源潜力 58
3.6 小结 60
3.6.1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60
3.6.2 地热资源量评价 60
第4章 松嫩平原
4.1 地热地质特征 61
4.1.1 地层 61
4.1.2 构造 62
4.1.3 新构造运动 64
4.2 地球物理特征 65
4.2.1 大地热流特征 65
4.2.2 地温场特征 66
4.2.3 深部构造 68
4.3 热储分布特征 70
4.4 水化学与动态特征 72
4.4.1 水化学特征 72
4.4.2 动态特征 73
4.5 资源潜力 74
4.6 小结 76
4.6.1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76
4.6.2 地热资源量评价 76
第5章 四川盆地
5.1 地热地质特征 77
5.1.1 地层 77
5.1.2 构造 78
5.1.3 新构造运动 81
5.2 地球物理特征 81
5.2.1 大地热流特征 81
5.2.2 地温场特征 82
5.2.3 深部构造 84
5.3 热储分布特征 86
5.4 水化学与动态特征 88
5.4.1 水化学特征 88
5.4.2 动态特征 89
5.5 资源潜力 93
5.6 小结 93
5.6.1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93
5.6.2 地热资源量评价 95
第6章 鄂尔多斯盆地
6.1 地热地质特征 96
6.1.1 地层 96
6.1.2 构造 98
6.1.3 新构造运动 99
6.2 地球物理特征 99
6.2.1 大地热流值特征 99
6.2.2 地温场特征 100
6.2.3 深部构造 103
6.3 热储分布特征 106
6.4 水化学与动态特征 108
6.4.1 水化学特征 108
6.4.2 动态特征 110
6.5 资源潜力 111
6.6 小结 113
6.6.1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113
6.6.2 地热资源量评价 113
第7章 汾河盆地
7.1 地热地质特征 114
7.1.1 地层 114
7.1.2 构造 116
7.1.3 新构造运动 118
7.2 地球物理特征 118
7.2.1 大地热流特征 118
7.2.2 地温场特征 119
7.2.3 深部构造 120
7.3 热储分布特征 121
7.4 水化学与动态特征 123
7.5 资源潜力 123
7.6 小结 126
7.6.1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126
7.6.2 地热资源量评价 126
参考文献 127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