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表现的,则更加侧重于这些耳熟能详的面与面之间的连结,即那些鲜为人知却不容错过的细节;读此细节,不说有拍案叫绝之动容,也有柳暗花明之释然。区区万言传记,或可直言“具体而微”。
1831年(道光十一年),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在一个夜里,呱呱坠地在江西义宁的陈家大宅里。
1851年(咸丰元年),弱冠之年的陈宝箴参加南昌乡试,金榜题名,高中举人,给三世祈盼的陈家带来久违的惊喜。
然而,当此之时,一家之欢快,终难掩举国之动荡——存在了两百年的满清帝国已鲜有倾听晨钟暮鼓的从容与和气了。
就在陈宝箴中举前的半年多时间里,大他18岁的落第秀才洪秀全在金田起义,拉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大幕。霎时,一场“上帝教”的梦魇迅速在大清的朝野弥漫开来。
官兵无能,“人民为自卫计,都办团练”。“曾国藩的事业就是利用这种乡勇,而加以组织训练,使他成为一个军队。”
与曾国藩同时,陈宝箴也随同陈伟琳帮办义宁州团练。“陈宝箴的仕途生涯,始于军旅,而他初涉军旅,是从办团练开始的。”作战期间,他多谋善断,英勇善战,因此屡建奇功。经郭嵩焘举荐,陈宝箴被年长20岁的曾国藩接见,入湘乡之幕,被礼为上宾,目以奇士。
1865年(同治四年),曾国藩升任直隶总督。在其保荐下,陈宝箴入京面圣,被授以知府发湖南候补。
至此,涉足军旅十数载的陈宝箴踏上了仕途,迁居义宁的陈氏家族走上了显达之路。
1874年,年仅4岁的醇亲王之子爱新觉罗?载湉即位,是为德宗。第二年改元光绪。这一年,陈宝箴被任命为湖南辰沅永靖道。主政永靖期间,陈宝箴扎扎实实地做出了一番“宜湖南之人流连咏慕”的大实事。
1882年(光绪八年),陈宝箴升任浙江按察使。同年,长子陈三立(散原)参加乡试。答卷时,因深恶“八股文”,不按规定文体,以平素擅长的古散文体,以致考卷被废。但命运之神却关照了他,当主考官陈宝琛翻检落第考生答卷时,为他的才华横溢所叹服,破例划入举子之列。
1886年,陈宝箴经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调往广州,深受河督李鸿藻重用。同年,陈三立赴京会试,因为他的书法不合规矩——“楷法不中律,格于廷试”,不得不“退而学书”,于三年后补殿试而成进士。陈家终于出了进士!陈家三世的夙愿至此实现。
陈三立中进士后第二年,因湖南巡抚王文韶的奏疏——“陈宝箴可大用”,陈宝箴出任湖北布政使。陈三立辞官侍父。
梁启超 一语纵横亘九州
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文学家、学术大师、“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我常想,这得是多么有力的脊梁,才承受得住这么多的头衔?也是这样一个人,在他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几乎将自己的名字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每一件大事都挂上了钩,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每一种思潮、政派都有过密切
关联。
梁家出了神童 / 002
前程不可量也 / 006
公车上书 / 011
惊心动魄的逃亡 / 017
知我者,谓我心忧 / 022
只专学术,不谈政治 / 032
章太炎 “民国祢衡”章疯子
清末民初,集舆论、政治、学问三者于一身而能登峰造极者,任公之外,唯有太炎。南章北梁、泰山北斗、巨星陨落、天地动容。所幸留给后人的还有永恒的字里行间的慰藉,以及留存气息座悠远老宅。
明亡于清,反不如亡于李闯 / 036
革命流血起,流血从我起 / 041
祢衡怎能比我? / 050
学以亲民,勿以干禄 / 057
王国维 最是人间留不住
作为一名“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所有之学人”(梁启超语),王国维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教育、哲学、文学、美学、戏曲、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且每一项皆有旁人难以望其项背的造诣和创新,实属当之无愧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等称号。
一生须惜少年时 / 062
可怜心事太峥嵘 / 066
人生只似风前絮 / 071
人生者,为钟表之摆 / 076
在学术与政治之间 / 081
举身清流为哪般 / 088
谭嗣同 唯将侠气流天地
以毕生之精力,推动沉重的历史车轮前行,并在蒺藜遍野、车怠马乏之际,从容涅槃,血荐轩辕,创造了千百年来“修齐治平”理想主义的新高峰。
剑胆琴心抵先贤 / 094
佛学彗星 / 100
单影夜问法华寺 / 104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109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 114
辜鸿铭 天朝最后一条辫子
如同一个传奇,作为一位东方文明的代言人,精通9国语言,荣获13个博士学位,第一个将“四书”中的 三书——《论语》 《中庸》 《大学》翻译成英德语,介绍到西方。概括他一生最常用的一 句话便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你不可剪辫子 / 118
学业上的长途跋涉 / 121
出仕北洋 / 127
老大中国之最后代表 / 133
嬉笑怒骂皆文章 / 138
都不过是泡影 / 144
陈寅恪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一生经历了20世纪中国数不清的风浪,可他从不为形势所左右,始终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并以此映照了他一生的治学原则。
公子的公子 / 150
最有希望的读书种子 / 155
教授的教授 / 159
且认他乡作故乡 / 166
孤寂而又倔强 / 171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176
胡 适 我的朋友胡适之
天下无人不识君,时人以胡适为友者遍天下。作为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历史人物对于毁谤抨击,皆能淡然处之,足见其包容性。所谓“文如其人”,有良好的人品才修炼得出至高的文品。
无可替代的影响 / 182
像个先生的样子 / 193
思想上的革新 / 201
不疑有疑博士胡 / 207
和而不同君子胡 / 212
自由仍需努力 / 218
真自由主义 / 223
坚守阵地的战士 / 230
徐志摩 侧帽风前花满路
他的浪漫自由主义,渗透了太多的不屈不挠的个人主义,乍愁乍喜的感情用事,胡天胡地的崇美精神。幸得他有一颗孩童般晶莹剔透的心,才把这一切错综复杂变成了一种于自己大心痛,于他人无大害的单纯。诗人的浪漫,是用纷繁的语言织就着绚烂的梦幻。 倘若抽丝剥茧,除却一切坠饰,当只剩下事实,那诗人的生活只能定义为“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又怎会“得到社会一般人的欢迎”?水中观月,雾里看花,有些美,只能留待云里雾里。
飞在天上的人 / 240
爱在云端不可攀 / 243
相爱容易,相处难 / 249
转瞬间消失了踪迹 / 254
刘半农 教我如何不想她
他的双手,有如上帝之手,灵巧地从“他”身上取下了一根肋骨,创造出了一个“她”,从而结束了“他”在伊甸园中的孤独与专制。他为“她”量身打造诗歌一阕——《教我如何不想她》,竟而风靡海内外。除“她”之外,他又创造了一个“它”,以管束包括那条狡诈的蛇在内的所有其他非人。他的功就最为人熟知的便在“她”,但他的功就却绝不仅仅止于“她”。
初生牛犊敢戏虎 / 260
疑是“鸳鸯蝴蝶派” / 265
从“半侬”走到“半农” / 270
文坛一出双簧戏 / 275
赴欧留学遇见“她” / 280
最为出格的举动 / 285
钱钟书 旷世文才并情缘
《圣经》有言:“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这就是文坛伉俪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写照。1932年早春,在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两人初次偶遇,杨绛觉得他眉宇间“蔚然而深秀”,钱钟书被她“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的清新脱俗吸引,丘比特的金箭暗暗射中两人,一段旷世情缘就此徐徐萌发……
痴气旺盛 / 290
一身傲狷气 / 295
最美是心心相印 / 299
何必认识下蛋的鸡 / 304
必须得面对 / 306
鲁 迅 人间荷戟独彷徨
呐喊声落时,彷徨步停间,鲁迅留给他自己的是深深的绝望与寂寞。然而他还是要绝望的反抗,如西西弗斯般在对抗中寻找或体验生命的意义。“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永远存在,永远叛逆,永远游离,永远孤独的做自己,一个独异的个人。
正是一个少爷 / 310
看清世人的真面目 / 316
到外国去 / 320
我以我血荐轩辕 / 325
在寂寞中挣扎 / 330
还是一个破落户 / 334
最后的呐喊 / 338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