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贯通:孔子政治哲学刍议》:
2.18子张擧干禄。子曰:“多闽辟疑,慎言其馀,别寡尤;多兄板殆,慎行其馀,别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上章抽象地讲,最重要的“知”是知自己不知。本章具体地说,孔子认为确定自己知多少,是说话办事不出错的前提。
子张问如何做好公职。孔子说:“多听而搁置可疑部分,谨慎谈论其余无可疑部分,就可少讲错话;多看而搁置可疑部分,谨慎施行其余无可疑部分,就可少作悔行。少讲错话、少作悔行,自然能尽职有禄。”
子张:孔子弟子颛孙师(复姓颛孙,颛音专)。学:问。干:求:禄:俸禄即工资收入;干禄即求仕,这里指做好公职。尤:犯错。殆:疑;阙:搁置;阙疑:采取“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其余:确实知道的部分,即“知之为知之”的部分。
官员按孔子告诫,谨慎对待言行,就不会有“权力的傲慢”,①这也是为官的起码要求,否则,实在对不起所取的俸禄。这里为官之德与为官之智是相通的,官员惠民不讲大话,决策不“拍脑袋”,是官之德,更是民之福。
2.19哀公间曰:“何焉别民服?”孔子对曰:“皋直钴谙枉,则民服;擧枉铛谙直,则民不服。”
上一章讲自知,为官自知而有禄,服从自己所知可少错、少悔;本章讲知人,知人方可选对人,能让民众服从。
哀公问孔子:“如何才能让老百姓服从统治?”孔子恭答:“提拔不作伪之人,以他们作为榜样,并领导及感化心术不正、自欺欺人的人,老百姓就会服从您;(反之)提拔心术不正、自欺欺人的人,以他们作为榜样,并领导及感化不作伪之人,老百姓就不会服从您。”
服:心服。直:不作伪。枉:心术不正、自欺欺人。错:攻错,榜样;或释作“置”。诸:音义“之于”。哀公为“春秋十二公”最后一位,时为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时已步入晚年。凡君有问,用“对曰”表示作答,以示尊君。
本章孔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治国最终是对“人”的选择,选择有知且真诚用知的人,方能治好国。另外,在孔子时代,“民服”是治理合法性的重要表现,因而是统治者很在意的。现代民主政治也从统治者用人让民服,进化为直接通过选票选人让民服。
2.20季康子间:“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莅则敬,孝慈别忠,擧善而教不能则勤。”
上章希望能让民众诚服,本章则希望能让民众做到三点:敬、忠、劝,讲的都是如何能从民众那里得到积极回应,其统治效果要好于上章的诚服。
季康子问:“如何才能得到民众的敬重、忠诚及勤勉?”孔子答:“以庄重的面貌来领导人民而使其心中不置疑自己的统治:以对亲人的孝悌、对民众的慈爱而使其心中诚服自己的统治;以选拔善良之人、教导能力不足者,使大家都能各尽所能、勤勉工作,在行动上支持自己的统治。”
(忠)以:与。临:上对下。劝:勤勉,三字均从力。季康子为鲁大夫,与哀公同时代,孔子结束周游列国返鲁,由他迎回。本章与上章对话都在孔子晚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