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晚唐诗歌赏析集。
2.读历史,知兴替;品诗词,悟人生。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物质是否丰富,而在于精神是否充实。
3.今天,我们读唐诗也好,宋词也罢,表面上读的是作品,其实读的是人。全书以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中晚唐代表性诗人为主线,从唐代延伸到宋、元、明、清、民国,直至当代。文史结合、史地结合、庄谐结合,纵横恣肆,大开大合,悬念迭起,情节勾连。
4.名人谈唐诗: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鲁迅
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余秋雨
诗歌之于唐,意义非凡。它绝不仅仅只是某种文学样式,更是生活方式,以及一个绅士或者上层人物的身份象征,是一种风气、潮流和时尚。
——易中天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
——闻一多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以历史与诗词为主线,选择中晚唐这一历史时期,围绕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杜牧、薛涛等历史人物,将他们之间的同志之道、朋友之情以及恩恩怨怨,放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牛李党争等大的历史背景下,从个人视角去还原和挖掘这些文化人身上真实的细节,以及他们身上所散发的人性光芒。
十年一觉
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相会后的第七年,也就是833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相当于机要秘书),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也就是从这时起,杜牧来到扬州并生活了两年。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迄今已超过两千五百年。历史上,扬州曾经是繁华的代名词,这主要归功于隋炀帝杨广。这位素来被评价为昏君、暴君的“帝二代”,且不论他生前做了多少令人不齿的事情,但对扬州的发展和繁荣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关键的措施是打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水系,修建了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使之成为贯穿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扬州因位于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而一跃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并逐渐成为游客纷至、商贾云集的繁华大都市,唐代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中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隋炀帝杨广曾多次亲临扬州,最后还把自己的性命搭在这里。杨广的广告效应是强大的,隋唐时期,扬州成为无数达官贵人趋之若鹜的乐园,一时间人们“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扬州除了瘦西湖,还有“三把刀”。瘦西湖估计大家都很熟悉,就不浪费笔墨了。说说“三把刀”吧,即厨刀、修脚刀和理发刀。自古以来,“三把刀”在扬州人手中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更是扬州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看来,这“三把刀”体现的是扬州城市性格的双重性,即刚柔并济。
所谓“刚”,这是由刀本身的材质决定的。1645年,史可法率领万余人退守扬州城,与十万清兵展开殊死较量,终因弹尽粮绝,史可法慷慨就义,扬州城惨遭屠戮,十日不封刀,这座江南名城几世繁华的老街古巷变成了血流成河的屠宰场,史称“扬州十日”。
所谓“柔”,这是由刀本身的作用决定的。如厨刀,它能切菜,喻示扬州人喜欢吃;修脚刀,暗示扬州人会享受;而理发刀,则意味着扬州人十分注重个人形象。这个既能一饱口福,又能让感官得到充分享受,还能体现个人美好形象的城市,只要条件允许,我想,谁都会心动前往。即使没有条件,也会想方设法到此一游。
杜牧应该是很幸运的,当他走进扬州时,立即被这座散发古老韵味而又充满诗意的城市所吸引。在扬州,除了公务,杜牧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宴游。这差事挺美的,估计没有哪个男人不喜欢干。
杜牧,人称“中晚唐最风流的诗人”。据《唐才子传》记载:“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时淮南称繁盛,不减京华,且多名妓绝色,牧恣心赏。”意思是说,杜牧风姿绰约,风流倜傥,喜好歌舞,解风情且非常张扬,甚至喜欢人来疯。当时淮河南岸一带的繁华程度不输长安、洛阳等地,美女如云,名妓如鲫,杜牧经常会流连忘返。在这样一个温柔乡里,就连刘禹锡那种豪气冲天之人,也会高歌一曲(开个玩笑),风流诗人杜牧岂不更是如鱼得水。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不知道杜牧在扬州的两年中,具体组织了哪些文娱活动,但可以肯定的是,杜牧离开扬州后,便一直对这块热土念念不忘。
…………
引子:千年一刎
01.何陋之有
02.十年一觉
03.一条诗河
04.韩江驱鳄
05.寒江独钓
06.晴空一鹤
07.“三英”论道
08.心底无私
09.天若有情
10.曾经沧海
11.巾帼校书
12.大智若愚
13.浣花溪畔
14.第一美男
15.“姐弟”绝恋
16.愚溪不愚
17.长安北望
18.人面桃花
19.衡阳雁断
20.魂归柳州
21.兵部侍郎
22.泪湿青衫
23.合在方寸
24.庐山烟雨
25.夷陵偶遇
26.钱塘春行
27.花甲之年
28.甘露之变
29.忘年之交
30.陶然一醉
31.潮打空城
尾声:古道千年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