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九号房间去》为多丽丝·莱辛短篇代表作Ⅱ,国内首次译介,含十九篇作品,写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四十余年间。莱辛道出人际关系中的激情与困惑,在冷静地剖解日常中,竖起一面镜子,便于人们对镜自照。
另有短篇代表作《对杰克·奥克尼的考验》。
到十九号房间去
我觉着,这是一个智力失败的故事:罗林斯夫妇的婚姻就是以智力为基础。
他们结婚的时候,比他们那些已婚的朋友们年龄都大:二十七八岁,心智已经成熟。两个人都有过很多次恋爱经历,甜蜜的而不是痛苦的恋爱经历;他们相爱的时候——他们的的确确是相爱的——彼此之间已经了解了一段时间了。他们开玩笑说,他们都为对方保留了“真爱”。他们等了许久(但没有太久),等待这“真爱”,这件事本身就是他们那理性的鉴别力的证明。他们的很多朋友年纪轻轻就结婚成家了,而今(他们觉得)可能为失去的机会而后悔不迭呢,而别的朋友呢,还没有结婚的朋友,在他们看来似乎枯燥乏味,自我怀疑,有可能走进绝望的婚姻或者浪漫化的婚姻。
不光是他们,连其他的人,都觉得他们是天生一对:他们的朋友们感到欣喜,是他们幸福的另一个证明。他们在这一群人或者这个组合当中扮演了同样的男人和女人角色,如果这样一个宽泛的、联系松散的、不断变换着的精英群体可以被称为一个组合的话。他们凭着自己的克制、幽默以及由痛苦的经历而得来的节制等美德,成了别人求教的对象。他们过去是,现在也是可以信得过的。他们属于一男一女自我结合的情况,任何人都没想过把他们结合起来,可能因为他们彼此过于相像了。不过这时候大家就惊呼:当然了!真般配啊!我们以前怎么从来就没有想到这一层呢!
他们就这样在众人的欣喜之中结婚了,而且由于他们富于远见,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有感知,什么东西对他们来说都不意外。
两个人的工作工资都很高。马修在伦敦一家大报任副主编,苏珊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他不是那种当编辑或者经常抛头露面的记者的材料,却远远不止是“一位副主编”,是那种不可或缺的背景人物之一,那些在聚光灯下的人物之所以光彩照人,自然少不了他这种背景人物的坚定支持和激励。他对这个职位心满意足。苏珊画广告画很有天赋,她对她所负责的广告很有创意,但她不知怎么的,对这些广告并没有感到极其强烈的好恶。
他们结婚之前,两个人各自有一套公寓,但他们觉得,把哪一套公寓当作婚房都不算明智之举,因为不管搬进谁那一套公寓里,对另一方而言都像是人格上的臣服。他们就搬进了南肯辛顿的一套新公寓,还明白无误地达成共识:一旦他们的婚姻确定下来(这个过程他们都知道不会很长,而且实际上更多是对大众智慧的幽默让步,而不是对他们自己应做之事的妥协),他们就买一座房子,建立一个家庭。
于是就发生了这些事情。他们在他们那套迷人的公寓里住了两年,举办形形色色的聚会,也去参加聚会,成了一对人见人爱的年轻夫妇,然后苏珊怀孕,辞掉工作,他们在里士满买了一座房子。生儿育女也带有这对夫妻的一贯风格:他们先是生了一个儿子,接着生了一个女儿,然后生了一对双胞胎,一儿一女。一切都对,都合适,都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如果可以自愿选择的话。不过话说回来了,人们的确感觉到这两个人是自愿选择的;这个平衡、理性的家庭只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能准确无误地有意识地做正确的选择。
就这样,他们和他们的四个孩子住在里士满那座带花园的房子里,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想要的每一样东西,规划的每一件事情,如今都一一实现了。
然而……
嗐,连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肯定有某种平淡乏味……
是的,是的,当然了,他们偶尔会有这样的感觉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什么样的感觉呢?
他们的生活就像是一条蛇在咬自己的尾巴。马修那份工作是为了苏珊、孩子、房子和花园——这一大份家业需要有一份工资很高的工作才能维持。苏珊那讲求实际的聪明才智为的是马修、孩子、房子和花园——一个星期没有了她,任何一方都会垮。
可是如果他们两人之中有谁说:“其余一切都是为了这个”,这是没有意义的。为了孩子吗?可是,孩子是不可能成为生活的中心,成为活着的理由的。孩子可以是一千个使人欣喜、非常有趣、令人满意的东西,但是孩子绝不可能成为赖以生存的源泉。孩子也不应该是生存的源泉。这一点,苏珊和马修两个人都心知肚明。
为了马修的工作吗?荒唐。那是一份有趣的工作,但却很难算是一个生活下去的理由。马修这份工作做得很好,他为此感到自豪,然而,几乎不能指望他为那份报纸感到自豪;他所看的报纸,他的报纸,并不是他所供职的那家报社的报纸。
为了他们相互之间的爱情?嗳,这话差不多快说到点子上了。假如这不是一个中心,什么是呢?是的,正是围绕着这一点,他们的爱情,这整个不可思议的架构才转动起来。不可思议,肯定是的。苏珊和马修两个人很多时候都这样想,都看着他们所创造的这个东西:婚姻、四个孩子、大房子、花园、女佣、朋友、汽车……而且这个东西,这个实体,所有这一切说来就来了,就像空穴来风吹出来似的,看到这里,他们暗地里都不敢相信。不可思议。所以,这就是中心点,是源泉。
…………
温馨提示:请使用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亲爱的多丽丝·莱辛:年龄在文学上不是个问题。您永远都年轻而睿智,年老而叛逆。您在所有的小说家中最不趋炎奉迎。您和命运及现实的搏斗一直都是重量级的;什么东西都不能诱使您离开这个拳击场。在过去的五十八年里,您的作品温暖过也激怒过全世界的人们,并手挽手引导着他们。您帮助我们应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重要问题,您还为未来创造了一个文本,让未来可以带上一个时代的味道、偏见和生存策略、日常琐事和快乐前行。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多丽丝·莱辛许许多多美妙无比的短篇小说中,我最喜爱的是她*著名的——《到十九号房间去》。
——美国作家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对于多丽丝·莱辛来说,个人的人生、罪孽和幸福都是历史的不同面向,因此即便是在短篇小说里,她也是其时代和该时代良心的记录者。
——英国学者 洛娜·塞奇
对于我们这些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英格兰生活过的人们来说,《到十九号房间去》里的故事都在认知体系的范畴里。我做不到客观地评价其中的某些故事;《恋爱的习惯》和讽刺性惊人的《不愿意上短名单的女人》塑造了我作为个体的看世界的方式。
——英国作家 安吉拉·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