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原生态村落体育文化研究》:
一福建原生态村落体育文化的总体分布情况
(一)福建地域文化概述
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区域,自古就有“闽”的称谓。其实,福建地域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并非一些学者所谓的“蛮荒之地”“不牧之民”。从“东山人”“清流人”和漳州“甘棠人”的骨化石,以及平潭的壳丘头遗址到三明万寿岩发现的距今约19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器物,皆说明早在新石器之前,福建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①诸如此类考古挖掘文化的印迹说明,福建地域文化源远流长。福建地域不仅文化渊源久远,而且文化底蕴丰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福建,古时候称为闽越,秦朝时设置为闽中郡,到了唐代,分设福州、建州等州,设立福建观察使,“福建”的称谓从此而来,并沿用至今。福建地区具有天然的地域格局和自然生态条件,东面有狭长的海岸线,西面以武夷山脉为边界,南北分别与广东省、浙江省交汇。依山傍水是福建地域自然景观最显著的特点,省内有武夷山、太姥山、支提山、鼓山等名山,有乌龙江、闽江等相互交错的水系。从古至今,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许多人才,谱写了传奇的历史,如李纲抗击金人、俞大猷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林则徐抗英斗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等等。故而,有学者认为“是则福建之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不可不知也”②。以此也可洞悉福建之地域文化于一斑。
福建特殊的地理区位,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极其多变的社会环境,产生了多元的文化体系,特别在军事文化、宗教文化、宗族文化、习俗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从古至今,福建因区位因素成为重要的军事要地,成为多方争夺的要塞。历史上,汉武帝平闽越,孙吴对闽中用兵,陈文帝伐陈宝应,隋文帝征王国庆,陈元光与土著居民的战争,南唐灭闽,元军追歼南宋端宗政权,明军消灭陈友定势力,郑成功抗清,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等,皆在福建地域留下了深刻的军事历史记忆。福建不仅是国内征战的场域,同时也是国外列强的重点入侵地。明代中叶以后,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海洋战略的兴起,中国屡遭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福建进行抗倭、抗葡、抗荷、抗英、抗法、抗日战争,成为屏障中国东南的海防要地。①福建地域的战争史对该地域造成了极大影响,留下了深刻的社会记忆,同时,在这些战争中也产生了许多民间体育事项,如源起于宋元崖山海战的漳州珪塘村三公下水操活动,源起于抗倭斗争的宁德霞浦沙江曳石活动、闽南的宋江阵武术运动等。这些由战争所衍化的民间体育事项,历经数百年的岁月洗礼,已经成为保存和传递这种军事战争历史记忆的重要工具载体,成为不同地域历史文化的象征。
福建的开发较晚,自汉晋以来北方士民不断南迁,把中原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及生产技术等带到福建,促进了福建的经济人文开发。而佛、道等宗教也大多沿着这条自北向南的路线在福建广为传播。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自古以来对外交通都比较发达,外来宗教的传人和中国宗教的对外交流②,构成了福建宗教发展的格局。特别是明清以来,福建的宗教不断向东南亚等地广泛传播,与此同时国外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也大量渗透到福建地域。在福建宗教发展史上,占据特殊地位的是乡土宗教,如福建的王爷信仰、保生大帝信仰、妈祖信仰、临水夫人信仰等,这些民间信仰不仅在福建根深蒂固,同时也在东南亚等地区影响深远。在这些乡土宗教信仰中,祭祀成为信仰传递的主要方式,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祭祀仪式,而在这些祭祀仪式中又产生或寄生了大量的身体运动行为,使得原生态村落体育文化得以萌生或发展。诸如,产生于妈祖祭祀的妈祖生活体育项目,形成于保生大帝信仰的蜈蚣阁活动,源起于王爷信仰的送王船活动,为祭祀陈靖姑而开展的斩白蛇活动,等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