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观念的指引下,新文学作家也自觉地将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建设纳入了新文学总体发展的日程之中,以全新的角度与理论视野来展开批评的著述也日趋增多,这一点无疑为现代中国文学在理论范畴的逐步推进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现代中国文学的理论建构是在域外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资源的双重刺激和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在经历了初期的理论转型以后,中国文坛普遍开始将目光转向域外,并且在20世纪20年代前期掀起了广泛的文艺理论译介高潮。这个时期的译介渠道,一是直接译述欧美*新的理论著作,二是转道日本引进各式理论著述。在译介引进的同时,早期的理论家们也开始借鉴不同的理论观点来展开新的文学批评,并且在积极吸纳域外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起富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新文学理论的雏形,由此也形成了一种“西体中用”式的文学批评模式(用中国传统文学的范例来证明和强化西式理论的合法性)。当然,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在这个时期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们既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大文学”概念,同时也为新的文学理论的知识建构提供了某些必要的资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