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是一门颇具理论难度的学科,这与其创建初衷有一定关系。顾名思义,叙事学应当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各种叙事现象,但那些为学科打基础的经典叙事学家却宣称不做“阐释的侍女”,“叙事学的目的就是做分类和描述工作”,这不啻是将自己的理论囚禁在高高的象牙塔之内。平心而论,叙事学的武库中还真有不少可用于阐释的利器,可惜的是由于某些理论过于“精深细密”,作为工具方法似乎有点沉重,要把它们搬动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叙事学领域的书籍目前已多到让人应接不暇,但在学院派的高头讲章之外,似乎还应该有一本轻松活泼的趣味性读物,它可以引导读者绕过那些理论上的巉岩巨石,于不经意间来到一个可纵览云飞的隘口。笔者在叙事学领域内跋涉三十余载,深知行路人只要听说前头有美景,往上攀登的劲头就会立马大增。事实上不管多么复杂深奥的研究,其始发必与研究者的某种好奇心有关,而好奇心引发出的兴趣一旦熊熊燃烧起来,旁人眼中再枯燥的工作在研究者那里都会变得有滋有味。
本书设计了101个问答,一问一答的形式便于迅速切入话题,回答之后的评点用三言两语作归纳。重要的是回答中涉及的理论和观点。这101个问答分别归属在“缘起”“故事”“叙事传统”“讲述”“策略”“感知”“可能的世界”和“人与物”等名下,但这种分类并不绝对,许多条目从性质上说都在“两可”甚至是“多可”之间。似此读者不必拘泥于本书次序,随手翻阅甚至是从后往前读都未为不可。为便于理解,本书举述对象除脍炙人口的中外叙事经典外,也引入了一些流行的影视作品。
受文字篇幅限制,每个条目对相关话题的探讨都是点到为止,不可能作酣畅淋漓的发挥。趣味不能代替努力,本书充其量只能唤起读者对叙事学的好奇心,要想窥其堂奥还须下大功夫作认真仔细的进一步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1世纪以来集中推出了一系列叙事学方面的论著和译作,读者制定自己的阅读书目时可作参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