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现代文人小品十五家
0.00     定价 ¥ 65.00
北海市图书馆
  • ISBN:
    9787547319819
  • 作      者:
    施龙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施龙,1979年生,安徽明光人,文学博士。现为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五四文学思潮和自媒体写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作为现代散文的一个支脉,小品文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本书以鲁迅、周作人、郁达夫、丰子恺、梁实秋、王了一等现代小品文名家为节点,测绘民国时期文人小品图谱,对这一富有张力的现代散文文体的现代思想、文人情趣和笔墨韵致等进行精心勾勒。这既是对小品文既有文学特质的发掘与梳理,也蕴含着对这一散文文体的前景展望。


展开
精彩书摘

绪论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文的国度。中国的散文创作源远流长,“滥觞于先秦,成型于六朝。然自宋代以来,小品文勃然而兴,由古文的蕞尔小邦蔚然而成大国,至晚明而极盛”的小品文是其重要的支流之一。民国年间,许多作家的散文创作其实多少都受到本土的古典散文特别是小品文传统的影响,而在《浮生六记》等重新标点、沈启无编《近代散文抄》等选本陆续出版之时,周作人在为它们所作的序跋中,其实已经就晚明小品与新文学之间关系多有阐释。1932年,他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的演讲和随后出版的同名著作中,都强调了“今次的文学运动,其根本方向和明末的文学运动完全相同”的观点,这就从历史谱系的角度为新文学与本土的古典文学传统建立了联系。

事实上,作为现代文类之一种的散文,在新文学早期有多种名称,或称“美文”,或称“小品文”,或混称“小品散文”。胡适1922年所撰《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就曾提及:

这几年来,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的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

就周作人本人来说,他固然是以英国的小品文(Essay)为立论基础谈论“美文”的,他的小品文理论也可能较多受到小泉八云的影响,但周作人的敏锐之处,在于“发现了西方——特别是英国的Essay与中国和日本所设想的小品文的平行不悖”,因此他在后来逐渐转向晚明小品,即本土散文传统中与现代思潮较为接近的部分,就是极为自然的事了。照朱自清的看法,“中国文学向来大抵以散文学为正宗;散文的发达,正是顺势”,但现代散文与传统散文的“精神面目,颇不相同”,所以它也可以认为是对新文学早期“诗,短篇小说和戏剧盛行”的“一种反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的特别之处,就是一方面确立了散文的正统谱系,而另一方面却单独抽出晚明小品,从理论角度奠定了小品文在现代的文坛地位,又与时势相因应。

大体说来,在经过十余年的自由发展之后,大约在1930年前后,小品文在散文文类中取得了相当独立的地位,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且有附庸蔚为大国之势。需要注意的是,今天同样称作小品,郁达夫与郭沫若颇为不同,丰子恺也与沈从文截然有别,而这种差别虽与作者的气质、个性、文风不可或分,但更与他们各自潜在的身份认同和定位紧密相连。简而言之,郭沫若、沈从文等人的写作较少传统韵味,而郁达夫、丰子恺等人较多保留了传统的文人风情。因此,从现代小品文流脉之中,还可以析出一支文人小品。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 吴稚晖与游戏文章

第二 刘半农的“浅”与陈源的“清”

第三 鲁迅的魏晋文章

第四 周作人的“文抄公”体随笔

第五 俞平伯典雅小品

第六 废名文章

第七 郁达夫游记

第八 林语堂小品文及其幽默笔调

第九 郑逸梅笔记

第十 叶圣陶文学习作小品

第十一 丰子恺生活小品

第十二 朱自清文史随笔

第十三 钱锺书幽默小品

第十四 梁实秋的文人雅谑

第十五 王了一的典雅讽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北海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