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容斋随笔精粹(软精装)以白话译文为主,轻轻松松掌握传世经典。近百幅原创插图,再现书中精彩典故!
0.00     定价 ¥ 49.80
北海市图书馆
  • ISBN:
    9787550639201
  • 作      者:
    [宋]洪迈
  • 出 版 社 :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洪迈
      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字景庐,号容斋,又号野处。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去世后赠光禄大夫,谥号文敏。南宋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容斋随笔》《夷坚志》。
   


展开
精彩书摘
五臣注文选
      苏东坡曾经指责过《五臣注文选》(以下简称《文选》)这本书,认为它实在是荒谬浅陋至极,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不久前我也看了这本书,注意到了《文选》中谢玄晖(即谢朓)与王融的唱和之诗,诗是这样的:“阽危赖宗衮,微管寄明牧。”这里指的正是谢安和谢玄二人。大家都知道,谢安是谢朓的远祖,又官至宰相,所以称他为宗衮。这才是正确的理解。但是李周翰却如此注释:“宗衮是指王导,因为王导和王融是同族,这里说在东晋危在旦夕的时候,是倚仗王导打败了前秦的苻坚,东晋才得以幸存。明牧指的是谢玄,是谢玄与王导共同打败了苻坚。”文中认为宗衮是王导固然非常荒谬可笑,但既然是谢朓跟王融唱和的诗,这种说法还勉强说得过去。而是后面的说法就根本没有任何的根据和可信的地方了,说王导和谢玄共同打败苻坚,这人简直就是根本不懂历史,却在这儿卖弄自己的学问。对别人的书籍妄加注释,这就像是小孩子什么事都不懂,却非要强装出万事皆通的样子。这本书只有李善的注释才是可取的。
   
    地险
    从古至今,若论地势的显要,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看法:关中(秦地)可以凭着函谷关的险要和黄河的有利地形高枕无忧,齐国可以倚仗大海与泰山作屏障,赵国和魏国可以依靠黄河天险,晋国则是外有大河,内有高山,西蜀则依赖剑门关、瞿塘峡的阻碍,楚国虽然没有天险可以凭借,但是筑起了长城作为城墙,且有汉水当作护城河,而南方的吴国则有滔滔长江天险和五湖作为根据地,人们多会认为在这些地方都能够靠有利的地形建立自己的国家,只有宋国和卫国之郊四通八达,没有险要的天堑可以用来防守。但是在东汉末年,群雄四起,袁绍占据了青、冀、幽、并四个州,韩遂和马腾等人瓜分关中之地,接着刘璋占据蜀地,刘表则夺取荆州,吕布统辖徐州,袁术则取南阳和寿春,富裕的江东之地被孙策攻取。如此,中国之地,凡是险要的地势几乎全都被分割殆尽,最后,曹操拥有兖州。但是历史的结果总是出人意料,尽管上述群雄都尽力割据了自认为非常有利的地界,或是天堑,或是险地,但是曹操却从无所依傍的兖州崛起,以这个根本无险可借的小地方为根据地,最后消灭群雄,颠覆了汉室。古今评论家对此都有所评说,认为曹操取胜的原因仅在于他的智谋,也就是指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提高了自己在政治上的优势,取得了正统的地位,所以才会成功。
    然而,唐僖宗和唐昭宗时期,藩镇割据异常严重,王氏占据赵地足有一百余年,罗洪信占据魏地,刘仁恭割据燕地,李克用在河东称霸一方,王重荣在蒲州称雄,朱宣、朱瑾占据了兖州、郓州,(王)时溥占据了徐州,淄州和青州为王敬武所占,杨行密割据淮南,王建分割了蜀地,而此时的皇帝则建都于长安,凤翔、邠州、华州三足鼎立,纷争高下,不听从中央的号令,李茂贞和韩建也都挟持过皇帝,只有朱温仅凭借着汴州、宋州、亳州、颍州几个地方,在危险中求得一席之地,然后慢慢地壮大,最后竟能取得跟曹操一样的雄基伟业,统治了整个中原。所以就历史的兴衰而言,大多在于德行而不在于地理位置险要,从这个方面来看,曹操和朱温的德行就可见一斑了。


展开
目录

容斋随笔  
    第一卷
    欧率更帖 /1
    六十四种恶口 /2
    郭璞葬地 /2
    禹治水 /3
    五臣注文选 /4
    地险 /4
    司字作入声 /6
    诗谶不然 /6
    第二卷
    长歌之哀 /7
    张良无后 /7
    漏泄禁中语 /8
    田叔 /9
    秦用他国人 /10
    曹参赵括 /11
    信近于义 /12
    刚毅近仁 /12
    里仁 /12
    汉母后 /13
    田千秋郅恽 /15
    灌夫任安 /15
    第三卷
    李太白 /16
    太白雪谗 /16
    汉昭顺二帝 /17
    三女后之贤 /18
    张嘉贞 /18
    张九龄作牛公碑 /19
    唐人告命 /20
    第四卷
    张浮休书 /21
    马融皇甫规 /22
    为文矜夸过实 /23
    谤书 /23
    王文正公 /24
    晋文公 /25
    南夷服诸葛 /26
    第五卷
    汉唐八相 /27
    上官桀 /27
    金日磾 /28
    汉宣帝忌昌邑王 /29
    韩信周瑜 /29
    汉武赏功明白 /30
    国初人至诚 /30
    稗沙门 /31
    第六卷
    魏相萧望之 /32
    畏无难 /32
    杜悰 /33
    鲁昭公 /34
    州县失故名 /35
    严州当为庄 /35
    第七卷
    魏郑公谏语 /36
    虞世南 /36
    北道主人 /37
    洛中盱江八贤 /38
    王导小名 /40
    姜嫄简狄 /40
    佐命元臣 /41
    名世英宰 /43
    第八卷
    陶渊明 /44
    浯溪留题 /44
    人物以义为名 /45
    韩文公佚事 /46
    论韩公文 /47
    治生从宦 /49
    第九卷
    霍光赏功 /49
    汉文失材 /49
    陈轸之说疏 /51
    老人推恩 /51
    忠义出天资 /52
    刘歆不孝 /52
    汉法恶诞谩 /53
    朋友之义 /54
    辛庆忌 /54
    第十卷
    爰盎温峤 /55
    爰盎小人 /55
    唐书判 /57
    水衡都尉二事 /57
    战国自取亡 / 58
    临敌易将 /60
    司空表圣诗 /60
    第十一卷
    将帅贪功 /61
    汉二帝之治盗 /62
    汉诽谤法 /63
    谊向触讳 /64
    小贞大贞 /65
    何进高叡 /65
    汉景帝忍杀 /67
    燕昭汉光武之明 /68
    第十二卷
    恭显议萧望之 /69
    三省长官 /70
    曹操用人 /70
    汉士择所从 /72
    刘公荣 /73
    耳馀袁刘 /74
    周汉存国 /74
    曹操杀杨修 /75
    古人重国体 /76
   
    容斋续笔
    第一卷
    存亡大计 /78
    重阳上巳改日 /81
    唐藩镇幕府 /81
    文中子门人 /82
    晋燕用兵 /83
    李卫公帖 /83
    第二卷
    权若讷冯澥 /85
    张于二廷尉 /86
    龙且张步 /87
    巫蛊之祸 /88
    李晟伤国体 /88
    父子忠邪 /89
    苏张说六国 /90
    第三卷
    一定之计 /92
    汉文帝受言 /95
    台谏不相见 /95
    无望之祸 /96
    朱云陈元达 /97
    杜老不忘君 /98
    第四卷
    淮南守备 /99
    窦贞固 /100
    弱小不量力 /100
    田横吕布 /101
    汉武心术 /103
    宣和冗官 /103
    第五卷
    汉唐二武 /104
    买马牧马 /105
    唐虞象刑 /105
    崔常牛李 /106
    盗贼怨官吏 /107
    后妃命数 /109
    公为尊称 /110
    台城少城 /110
    第六卷
    王嘉荐孔光 /111
    朱温三事 /111
    周亚夫 /112
    郑庄公 /114
    钟繇自劾 /115
    大义感人 /116
    第七卷
    女子夜绩 /119
    淮南王 /119
    伾文用事 /120
    五十弦瑟 /121
    月不胜火 /122
    李正己献钱 /123
    将帅当专 /124
    第八卷
    五行衰绝字 /125
    萧何绐韩信 /126
    彭越无罪 /126
    蜘蛛结网 /128
    孙权称至尊 /128
    淄尘素衣 /129
    去国立后 /129
    姑舅为婚 /130
    第九卷
    深沟高垒 /131
    生之徒十有三 /132
    臧氏二龟 /133
    有扈氏 /133
    太公丹书 /134
    汉景帝 /136
    萧何先见 /136
    薄昭田蚡 /137
    第十卷
    曹参不荐士 /138
    汉武留意郡守 /139
    民不畏死 /140
    孙坚起兵 /141
    孙权封兄策 / 142
    贼臣迁都 /142
    第十一卷
    武官名不正 /143
    名将晚谬 /143
    唐帝称太上皇 /145
    祖宗朝宰辅 /145
    百官见宰相 /146
    东坡自引所为文 /147
    第十二卷
    妇人英烈 /148
    无用之用 /152
    渊有九名 /152
    古迹不可考 /153
   
    容斋三笔
    第一卷
    邳彤郦商 /156
    象载瑜 /157
    管晏之言 /157
    共工氏 /158
    朱崖迁客 /159
    张士贵宋璟 /161
    第二卷
    汉宣帝不用儒 /162
    刘项成败 /162
    绛侯莱公 /164
    无名杀臣下 /165
    平天冠 /166
    进士诉黜落 /166
    后汉书载班固文 /167
    赵充国马援 /167
    魏收作史 /16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北海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