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法规——收录应急管理领域常用核心法规,便于读者学习、查询、使用。
权*注解——对重点条文及专业术语进行注解,帮助读者把握立法精神,理解条文含义。
实用问答——根据司法实践提炼实用问答,运用法律规定及原理进行权*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三章监测与预警
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五章事后恢复与重建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Ø条文解读
突发事件的应对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一般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环节。预防与应急准备,是防患于未然的阶段,也是应对突发事件最重要的阶段。监测与预警,是预防与应急准备的逻辑延伸。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最关键的阶段。事后恢复与重建,是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最后环节。本法出台后,我国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在横向上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紧急状态法(包括戒严法)、有关战争和动员的法律;二是突发事件应对法;三是单行的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法律,如防洪法、传染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
第三条 【突发事件含义及分级标准】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Ø条文解读
从突发事件的含义可知其构成要件包括:(1)突发性;(2)危险性;(3)紧迫性;(4)不确定性。
第四条【应急管理体制】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Ø条文解读
分类管理,是指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事件的不同特性实施应急管理。
分级负责,主要是指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突发事件的级别不同,确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不同层级的人民政府负责。
Ø实用问答
1.如何理解本条规定的“属地管理为主”?
属地管理为主,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原则上由地方负责,即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其中又主要是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二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特定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就应当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为主。
第五条【风险评估】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Ø实用问答
2.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哪几个层次?
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层次:一是对本地方、本部门可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领域、区位环节等进行监测并对收集到的各类突发事件风险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提出预防、减少或者控制突发事件发生的建议和对策。二是对本地方、本部门年度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及其应对工作情况,尤其是对防范工作进行评估,找出可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领域、区位、环节,以认识、把握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三是对特定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情况包括应急处置和防范工作情况进行评估。
一、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18年3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
(2017年11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年8月30日)
Ø实用问答
1.如何理解本条规定的“属地管理为主”?
2.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哪几个层次?
3.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开展哪些主要工作?
……
17.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决定进入紧急状态?
二、安全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14年8月31日)
Ø实用问答
1.如何理解本法的调整事项?
2.如何准确理解“综合治理”?
3.生产经营单位承担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4.实践中如何针对不同的企业形式准确理解“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5.从业人员享有的安全生产保障权利主要包括哪些?
6.劳动者使用卫生设施的权利能否得到法律的保障?
7.从业人员保障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有哪些?
8.对于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开展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法律法规有何要求?
9.生产经营单位能否因委托相关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而减免其安全生产责任?
10.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
103.什么样的生产安全事故是特别重大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2019年2月17日)
Ø实用问答
1.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在整个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
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归谁管理?
4.哪些单位应当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5.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6.生产经营单位申报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2007年4月9日)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
(2019年4月16日)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2019年7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2009年8月27日)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2013年7月18日)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13年12月7日)
三、自然灾害防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2008年12月27日)
Ø实用问答
1.如何理解“对地震监测台网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
2.哪些建设工程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
3.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具体涉及哪些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4.对地震预报意见的评审应包括哪些内容?
5.成功的地震预报应达到何种要求?
6.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
12.在实践操作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应包括哪些内容?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2011年1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2016年7月2日)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2019年3月2日)
四、消防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019年4月23日)
Ø实用问答
1.除应急管理部门外,还有哪些机构也是法律法规确定的消防管理机构?
2.如何理解本条的“法律法规另有规定”?
3.消防监督检查的形式有哪些?
4.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有哪些?
5.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
18.消防救援机构在发现火灾隐患后,应如何处理?
19.什么是火灾隐患?
森林防火条例
(2008年12月1日)
草原防火条例
(2008年11月29日)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2001年11月14日)
五、社会公共安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11年1月8日)
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
(2011年7月7日)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
温馨提示:请使用北海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