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不可或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国学方面的研究,似乎更偏重于在独自咀嚼中对自身存在的求证。《鲁迅讲国学》汇集了鲁迅先生在国学发展以及文学创作上的思考和著述,为读者立体展现这位国学大师在徘徊中的反思历程。
中国语文的新生
中国现在的所谓中国字和中国文,已经不是中国大家的东西了。古时候,无论那一国,能用文字的原是只有少数的人的,但到现在,教育普及起来,凡是称为文明国者,文字已为大家所公有。但我们中国,识字的却大概只占全人口的十分之二,能作文的当然还要少。这还能说文字和我们大家有关系么?
也许有人要说,这十分之二的特别国民,是怀抱着中国文化,代表着中国大众的。我觉得这话并不对。这样的少数,并不足以代表中国人。正如中国人中,有吃燕窝鱼翅的人,有卖红丸的人,有拿回扣的人,但不能因此就说一切中国人,都在吃燕窝鱼翅,卖红丸,拿回扣一样。要不然,一个郑孝胥,真可以把全副“王道”挑到满洲去。
我们倒应该以最大多数为根据,说中国现在等于并没有文字。这样的一个连文字也没有的国度,是在一天一天的坏下去了。我想,这可以无须我举例。
单在没有文字这一点上,智识者是早就感到模胡的不安的。清末的办白话报,五四时候的叫“文学革命”,就为此。但还只知道了文章难,没有悟出中国等于并没有文字。今年的提倡复兴文言文,也为此,他明知道现在的机关枪是利器,却因历来偷懒,未曾振作,临危又想侥幸,就只好梦想大刀队成事了。
大刀队的失败已经显然,只有两年,已没有谁来打九十九把钢刀去送给军队。但文言队的显出不中用来,是很慢,很隐的,它还有寿命。
和提倡文言文的开倒车相反,是目前的大众语文的提倡,但也还没有碰到根本的问题:中国等于并没有文字。待到拉丁化的提议出现,这才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紧要关键。
..............
中国语文的新生 | 001
关于新文字——答问 | 004
论新文字 | 006
古书与白话 | 009
汉字和拉丁化 | 012
儒术 | 015
门外文谈 | 020
一、开头 | 020
二、字是什么人造的? | 022
三、字是怎么来的? | 024
四、写字就是画画 | 026
五、古时候言文一致么? | 028
六、于是文章成为奇货了 | 030
七、不识字的作家 | 032
八、怎么交代? | 034
九、专化呢,普遍化呢? | 036
十、不必恐慌 | 039
十一、大众并不如读书人所想象的愚蠢 | 041
十二、煞尾 | 043
谈金圣叹 | 044
小品文的危机 | 047
杂谈小品文 | 051
摩罗诗力说 | 054
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 | 098
学界的三魂 | 101
所谓“国学” | 105
.............
温馨提示:请使用北海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