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经历,这本就够了】
本书是孙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集,根据1958年孙犁本人认可版进行选录。其中包括被选入语文课本中的《荷花淀》《芦花荡》《嘱咐》《报纸的故事》;以及被誉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文坛重要收获的《铁木前传》等名篇
孙犁写抗战,写土改,对象都是平凡的人,是大背景下的小人物;他们纺纱织布,砍苇织席,种植粮食,在丰足和贫瘠的年代里生活,简单而知足
贾平凹评论说:"孙犁虽影响过几代文学青年,他留下的丰厚遗产将永存于中国当代文学宝库。"
已经远去的大师,不会远去的记忆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
一天的工作
邢兰
战士
芦苇
女人们(三篇)
"懒马"的故事
走出以后
琴和箫
丈夫
老胡的事
黄敏儿
第一个洞
山里的春天
杀楼
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
村落战
麦收
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
碑
钟
"藏"
嘱咐
新安游记
纪念
光荣
种谷的人
浇园
蒿儿梁
村歌
采蒲台
石猴--平分杂记
吴召儿
山地回忆
秋千
小胜儿
正月
看护--在天津中西女中讲的少年革命故事
女保管--平分杂记
婚姻
识字班
投宿
她从天津来
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纪念党的生日
王凤岗坑杀抗属
相片
天灯
张秋阁
张金花纺织组
曹蜜田和李素忍
"帅府"巡礼
小陈村访刘法文
渔民的生活
织席记
采蒲台的苇
安新看卖席记
一别十年同口镇
访问抗属
随感
王香菊
香菊的母亲
诉苦翻心
新生的天津
人民的狂欢
学习
节约
小刘庄
团结
宿舍
挂甲寺渡口
慰问
保育
保卫
站在祖国的光荣岗位上--向天津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致敬
杨国元
访旧
婚俗
家庭
齐满花
刘桂兰
青春的热力
某村旧事
烈士陵园
铁木前传
温馨提示:请使用北海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